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泥鳅的,而且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一直就被称为水中人参,那么,家常泥鳅一般怎么做会比较好吃呢?
泥鳅的家常做法
一、青笋烧泥鳅
材料:泥鳅1斤,青笋头3根,花椒适量,豆瓣2/3大匙,泡椒5个,蒜4个,姜半块,盐适量,酱油适量,料酒1大匙,味精适量。
做法
前期准备
泥鳅洗净,滤干水分;
青笋切滚刀,泡椒、姜切碎、蒜拍破
过程
1、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开后改小火,下花椒烘出麻味后捞起。
2、开大火,倒入泥鳅,爆一会改中火,爆干水分至泥鳅呈金黄色,起锅。(中途适当翻炒,以免粘锅)
3、剩余的油中加入适量豆瓣、蒜、姜末、泡椒,炒香。
4、加水烧开后,加入适量盐,并加少量老抽上色(注意盐和酱油的比例,以免太咸)
5、倒入泥鳅,烧至入味,中途加入料酒翻炒均匀。
6、加入青笋,烧透,加入味精翻炒均匀,即可起锅。小诀窍酱油用于上色,所以不宜多加!
二、清蒸泥鳅
主料
泥鳅 (适量)。
调料
姜葱、红椒、油、盐、黄酒;
做法
1、泥鳅买回来先养两天,让它吐干净肚子里的脏物,期间多换两次水哦;
2、蒸之前先烧适量开水,水里放姜葱酒等去腥;水开后把泥鳅倒入,立即盖上 盖子哦,以免溅出水花伤到了,焯约10秒左右就好啦;
3、把泥鳅倒出,用清水过净它身上的粘液;然后码上盘中,再次放上姜葱,上锅蒸熟;蒸好的泥鳅出锅后倒掉蒸的水,姜葱段也不要了;
4、蒸的时候准备好葱花,辣椒圈;
5、锅中倒入适合色拉油,我用的是茶籽油,煮至滚烫;
6、在蒸好的泥鳅上撒上葱花,辣椒,淋上蒸鱼酱油;
7、最后把烧滚的热油淋在上面即可!
小窍门
泥鳅不好开肚取脏物,所以买回来后养两天基本脏东西都吐出来了,很干净,不用开肚,很方便!
三、红烧泥鳅
主料
泥鳅400克,猪油3汤匙,火腿10克。
调料
黄酒1汤匙,酱油2汤匙,葱1根,姜丝10克,干朝天椒4个,砂糖1茶匙,蒜5瓣,精盐适量,鲜辣粉1茶匙。
特点
泥鳅嫩滑,鲜辣适口。
做法
1、泥鳅剪开腹部去肠,洗净沥干水,加入黄酒、酱油、葱段、姜丝腌渍15分钟。
2、锅内放入猪油、油五成热时,放入干朝天椒,微炒,加入泥鳅、翻炒,八成熟时放入盐、糖、鲜辣粉、蒜瓣,继续翻炒至熟,装盘,撒上香菜即可。
四、爆炒泥鳅
主料:泥鳅。
调料
青椒、盐、 料酒、 生抽、 姜、蒜、 油、豆瓣、味精、 花椒。
做法
1、将泥鳅去头去肚清洗干净。
2、洗过的泥鳅放入盐、料酒、生抽腌制10分钟。
3、将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片。
4、把姜、蒜洗净切丝。花椒洗净全放入一碗中备用。
5、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豆瓣炒香。
6、然后放入姜、蒜丝和花椒炒香。
7、倒入泥鳅翻炒。此时一定要大火。
8、泥鳅炒2分钟左右放入青椒片翻炒。青椒夹生即可。调入盐、味精起锅。
9、装盘。
五、香煎泥鳅
主料
泥鳅 (500克)。
调料
生姜、香葱、油、酱油。
做法
1、主要材料:泥鳅、生姜、香葱。
2、泥鳅洗净,沥干水。
3、锅内放油,倒入泥鳅,盖紧锅盖。
4、大火2分钟后,泥鳅就不再跳了。
5、开盖,给泥鳅翻面煎。
6、煎至泥鳅全部熟透。
7、加入生姜翻炒。
8、加入酱油调味。
9、加入香葱出锅。
10、香煎泥鳅就做好了。
六、泥鳅炖豆腐
泥鳅(300g)、 豆腐(200g)。
调料
黄酒(20g)、 盐(4g)、 姜(20g)、 干辣椒、(5个)。
做法
1、买回来的泥鳅用清水养2--3天,每天换水4--5次,让泥鳅吐干净杂质。
2、捞出3用80度的水烫一下,去除表面粘液。不要用开水烫,会把皮烫破的。
3、豆腐一块,切成长方形的块。锅中放开水,下人泥鳅豆腐也放进去。
4、用高汤,这样煮出来的泥鳅不会柴,汤也更好喝。
5、姜丝,胡椒粉,干辣椒,盐及黄酒放入。
6、小火炖15,炖好的泥鳅豆腐汤,放少许香葱提味,盛出时做好的汤,加点彩椒配色。淋上几滴香油即可。
七、泥鳅芋仔煲
主料
芋子(适量) 、泥鳅(适量)。
调料
辣椒干(适量) 、香叶(适量)、 姜片(适量)、 盐(适量) 、鸡精(适量) 、酱油(适量) 、料酒(适量)。
做法
1、一个砂锅装适量的清水,放入辣椒干,香叶,姜片。
2、把水烧开后下入处理好的芋子煮开。
3、再下入盐,酱油,料酒,继续煮至软烂,差不多时间用筷子试一下,能轻松穿透就好了,
4、因为泥鳅还是活的,所以左手拿盖,右手迅速倒入泥鳅,左手马上盖盖,继续煮五分钟,下入适量鸡精,即可上桌享用,非常简单的做法呢!
八、浦城泥鳅锅
泥鳅(3两) 、芋子(0.5斤) 、豆腐(1块) 、黄瓜(1根)。
调料
香叶、姜片、(蒜瓣各2个) 、辣椒酱、(2汤匙) 油、盐、鸡精、白糖、料酒(各少许)。
做法:提前一个小时煮饭把芋子搁电饭煲里蒸熟,锅里加水
泥鳅盖好锅盖把泥鳅煮死(切记盖好锅盖再开火)
再加入蒸好的芋子搁上2汤匙辣椒酱、油、姜片、蒜瓣。
待芋子烂熟后加入豆腐,关键处来了(把香叶点燃后扔进锅里盖上盖煮)2分钟后加入切好的黄瓜后继续煮到黄瓜熟后放盐、鸡精调好味稍煮出锅。
九、泥鳅汤
泥鳅(1000克)。
调料
生姜(4片) 、料酒(2大勺)、 葱(适量)、 盐(1小勺)、 鸡精(半小勺)、 胡椒粉(半小勺)。
做法
1、准备好的用料。
2、先把泥鳅去头,内脏洗净。
3、水里加入生姜2片,料酒1大勺烧开,把处理干净的泥鳅倒进关火焖2分钟。
4、再用清水洗去上面的粘膜。
5、油加热后煸香姜片,葱结。
6、泥鳅加入煎十几秒钟。
7、移到砂锅里面加水,料酒烧开。
8、改小火炖到鱼肉酥烂,汤汁浓稠。
9、最后加入盐调味,喜欢胡椒粉的还可以加点胡椒粉。
十、油爆泥鳅
主料:泥鳅、小红辣椒。
1、鳅用流水沖洗干净。
2、锅烧热,迅速倒入泥鳅,盖上锅盖,闷死泥鳅。
3、炒倒入大量油。(比平常炒菜多一倍)
4、火慢炸,炸至泥鳅表面金黄。
5、姜切丝,小红辣椒切碎。
6、入生姜,辣椒翻炒均匀。
十一、干炸泥鳅
将泥鳅500克,洗净去头放在碗内,将洗净后的泥鳅用少许盐先捏下。
捏好后渗出的水汁到掉(这样是为了快速去掉泥鳅身的粘绸物)然后加入适量的黄酒/姜沫/盐/味精(鸡精)一起搅拌后腌制十五钟左右。
将腌制过的泥鳅去掉碗内多余的汁水,然后加入约两汤匙的面粉并快速搅到碗内泥鳅至面粉完全溶入泥鳅表面(用面粉将泥鳅拌均是为了快速吸收泥鳅身上的水分,以至在油炸过程中不易出现浅油,同时上了少许面粉后的泥鳅油炸后吃起来更有香味,出锅后更加有形有色。
将和上面粉后的泥鳅快速放入已准备好的油锅内,这个时候火候要稍大一些,放下去的泥鳅不要马上用菜铲去搅,等泥鳅的底面看上去有些金黄色的,这个时候可以用菜铲慢慢铲啦,一边铲一边将泥鳅均匀翻身油炸至全身金黄色起锅。
着色调味将起锅后的泥鳅放装入碗内,在锅中放入几点老抽(着色用)/白糖,黄酒(如果不放水可以用酒代替水),姜丝,生抽少许快速用火煮开后到入泥鳅翻炒几下就可以装盘出锅啦(如果喜欢吃椒盐的人至第四步就可以直接洒上椒盐即可)。
泥鳅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泥鳅就被人们认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据 《医学入门》查考,泥鳅性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阳痿、乳痈等症都有一定疗效。
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采取泥鳅食疗,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补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补品。
营养价值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
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经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 70毫克,维生素B1 30毫克,维生素B2 440毫克,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泥鳅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人体抗血管衰老,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应用消渴:泥鳅、鲜荷叶共煮汤食。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泥鳅的分类
青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