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阿胶吃多了会怎样,会上火吗

2019-03-04 05:18:24浏览:3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对于女性而言,阿胶是非常滋补的食物,可以补血养颜,而且吃起来也很方便,但是阿胶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吃,也不能一下子就吃太

  对于女性而言,阿胶是非常滋补的食物,可以补血养颜,而且吃起来也很方便,但是阿胶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吃,也不能一下子就吃太多,那么,阿胶吃多了会怎样呢?

阿胶吃多了会怎样,会上火吗 山村

  阿胶吃多了的副作用


  1、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是服用了新鲜的阿胶所致。

  现存制作工艺的局限性,新制成的阿胶总带有一些火毒,因而进服新鲜阿胶会使人产生火气亢盛及各种中毒症状。从中医理论来看,刚制成的阿胶即新阿胶不宜服用,须将其置于阴干处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尽后,方可服用。

  2、阿胶性滋腻,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受阻,再好的药物人体也无法消受。

  因此,服用阿胶,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调理脾胃的药,这样能促进阿胶的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倍增;

  3、中医认为,血虚的同时常伴有气虚的症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气短、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

  气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气能生血,血能养气,因此,补血的同时补气,才能事半功倍,可与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同用;

  阿胶尤其适合贫血患者、肿瘤患者及肿瘤放化疗者、身体虚弱者、月经不调者、孕妇保胎安胎、久病体虚者、中老年女性、脑力劳动者等服用。

  很多人认为阿胶具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其实,滥用阿胶也会出现副作用,如引起消化不良、火气亢盛的症状。常言道:药疗不如食疗。

  平日多注意摄入富含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的食物,就能使气血充足。

阿胶吃多了会怎样

  阿胶吃多了会上火吗


  阿胶性甘平,服用阿胶适量,一般不会引起上火。阿胶的灵魂是“养”,养血、养液、养气,所以才成为贡品、上品,才能千年不衰。

  古籍记载阿胶特性的时候,都是“阿胶性平”,阿胶的保健作用十分广泛,比如养心。阿胶入肝经,肝主生发,生血而养心。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

  夏天吃点阿胶对于心脏的保健与滋养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大多数人在服用阿胶后是不会上火的。但如果患者本身阴虚火旺比较严重,单纯服用阿胶并不能清火,有可能吃完阿胶后依然火大。所以,会不会上火,跟吃阿胶无关,是患者本身的体质决定的。

  有些人体质热,使用阿胶的过程中,加入较多的糖及其他一些辅助药物,容易导致上火,但是通过合理的食疗配方,就能解决上火的问题。

  阿胶能滋阴润燥,“阴”即指“血液与津液”,。因此,对于身体虚弱需要调理的人,阿胶仍是首选。

  秋天想要养肺、滋阴润燥,很适合吃阿胶,此外,服用阿胶时,尽量少放糖,并且尽量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另外,如果平常吃阿胶会上火,不要在煮阿胶时放入过多的补益药材,或用甘蔗汁代替水来炖阿胶,甘蔗汁较清凉;或者在炖鸡蛋阿胶时用鸭蛋尤其是青皮鸭蛋代替鸡蛋,适合对阿胶容易上火的人。

  吃阿胶上火后怎么办

  1、如在服用期间出现手足心热、心烦等症状,则可能是因为体质阴虚。可以用乌豆60克煎汤,然后和炖好的阿胶互冲服。

  2、食用阿胶时尽量不要放糖,或稍放点盐。嗜甜食的宜用冰糖。

  3、一次服用的量不要过大,一般体质的人一天不超过15克。

  4、食用阿胶时,应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尽量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5、泡点菊花茶水喝,晚上可以用艾叶泡脚去除火气。

  6、吃阿胶糕时多喝水多吃水果,不能饮浓茶、咖啡,不能与萝卜同服;以免影响效果。

  阿胶每天吃多少合适

  阿胶的一般用量为3-9克,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加减,最多不要超过12克。

  阿胶一次吃多了,会胀气、腹泻、上火、便秘。特别是腹泻、上火、消化不良的人群要慎用。

  阿胶一般都是烊化兑服,建议饭后30分钟服用。阿胶为胶类药物,粘性较大,应该用水或者黄酒将其加热溶化服用,也可以将煎好的药液冲服。

  吃阿胶上火的原因


  1、阿胶蛋白质含量高

  阿胶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吸收阿胶的营养成分时需要调用我们身体内的一定的维生素

  2、用的是新鲜阿胶

  刚制作好的,而不是陈阿胶。有句民谚说:陈酒不上头,陈胶不上火,酒是越陈越香,而且不上头,阿胶也是越陈越有效,而且不上火。

  因为阿胶这个药是经过三天三夜熬制而成,新做出来的阿胶中医认为有火毒,不适合服用;一般也要在阴凉干燥处静置三年,火毒退尽,才能服用。怎么鉴别是不是陈阿胶呢?四个字,一拍即碎就是陈阿胶。

  3、体质不适合

  有些人就是一个爱上火的体质,所谓虚不受补,吃点有热性的东西就上火,比如荔枝,吃几颗就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这样的体质一般不适合直接吃补药,如果非要吃,最好找中医大夫开处方,制约补药的热性。

  吃阿胶的注意事项


  1、感冒、咳嗽、腹泻等不宜服用

  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另外,按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须忌口,如生冷食物、萝卜、浓茶等。

  2、防火毒

  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是服用了新鲜的阿胶所致。

  现存制作工艺的局限性,新制成的阿胶总带有一些火毒,因而进服新鲜阿胶会使人产生火气亢盛及各种中毒症状。从中医理论来看,刚制成的阿胶即新阿胶不宜服用,须将其置于阴干处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尽后,方可服用。

  3、防消化不良

  阿胶性滋腻,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受阻,再好的药物人体也无法消受。因此,服用阿胶,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最好配以调理脾胃的药,这样能促进阿胶的消化吸收,效果自然倍增。

  4、少佐补气药

  血虚的同时常伴有气虚的症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气短、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容易出汗等。

  气和血能相互滋生,即气能生血,血能养气,因此,补血的同时补气,才能事半功倍,可与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同用。

  5、贮存

  阿胶容易受潮,不耐高温。可将阿胶放入食用包装袋内,扎紧口,然后再放入冰箱内保存。但一经从冰箱中取出,就要立即制作。家庭熬制好的阿胶膏滋药也需密封贮藏在冰箱里。

  阿胶的食用方法


  1、牛奶冲服

  将阿胶粉碎成细粉状,每次取3克置于牛奶杯中,边加入边搅拌,使阿胶粉充分溶于牛奶中,温服,口感香甜绵软回味悠久。

  2、膨化食用

  用微波炉进行阿胶膨化试验,得到酥香可口的阿胶珠,直接口中含化,纯香持久,效果满意,方法如下:先将蛤粉均匀地放入微波炉的载物盘上约0.5厘米厚,然后将破

  碎成黄豆大小的阿胶丁相互间隔0.5厘米撒到蛤粉上面,按动微波启动键,设定火力10乘,定时3分钟即可。

  3、炖烊服用

  具体可分为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将碎阿胶放汤盆中,加黄酒适量浸泡12小时;

  (2)取冰糖适量,加水化成冰糖水,滤去渣后倒入泡软的阿胶中;

  (3)将盛阿胶的容器放锅中,隔水蒸1—2小时,取出放凉后服用。

  4、可以用上好黄酒、冰糖伴以阿胶炖化服用

  这样对妇女月经不调、经水不止、妊娠出血及产后虚弱很有帮助。你也可以将上述三者再加入适量红枣、核桃仁、黑芝麻等炖化服用,这是有助于男子身体虚弱、贫血性心悸、头晕、气急的治疗,同时也能改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

  5、芝麻、核桃阿胶膏

  阿胶150克,砸碎,黄酒350毫升,浸泡一周。待阿胶呈海绵状,略加水炖化,加入黑芝麻、核桃仁适量,加上冰糖250克,蒸1小时,不断搅拌,冷却即成冻膏。

  每天早晚各一至两匙,温开水冲服。此法对患腰酸怕冷、耳鸣和阴虚或肾亏等症有特效。

  6、蜂蜜鸡蛋阿胶膏

  将阿胶、蜂蜜、鸡蛋配合服用,东阿阿胶适量炖化,加入鸡蛋一个,蜂蜜一匙,每日空腹服一次,对于虚疲咳嗽症疗效较好;服用阿胶注意事项阿胶性较滋腻,易于伤胃,服用期间最好吃些开胃的小菜。

  同时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消化不良及出血而有瘀滞者,也不宜服用。另外,按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需忌口,如萝卜、浓茶等。

  7、阿胶黄酒

  阿胶250克,黄酒30毫升置锅内,隔水加盖蒸约两至三小时,待其全部溶化后取出即可。每日一至两次,每次服两匙,此法适用于一般血虚症。

  8、人参、桂圆阿胶膏

  阿胶150克,黄酒350毫升,浸泡呈海绵状,略加水炖化,加入适量人参煎液或人参粉,配入桂圆肉拌匀,加冰糖蒸1小时许。冷却成冻膏,每天早晚各一至两匙服用。适用于气虚疲乏无力,兼有心悸畏寒等症。

  注意:

  1、阿胶是热性的,最好早上吃,空腹也能吃

  2、阿胶与黄明胶功效相似,临床常互为代用。阿胶滋阴补血力较好,黄明胶兼能消肿,而新阿胶的补血功效优于阿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杨桃的吃法图解,有哪些禁忌

上一篇:

夏天一周洗几次头好,一般洗多长时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