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每年冬天都会长冻疮是什么原因,怎么办才好

2019-03-04 07:23:13浏览:8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有些人一道冬日就会长冻疮,又红又疼痒难忍。为什么一到冬天就长冻疮是什么原因呢?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双手

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有些人一道冬日就会长冻疮,又红又疼痒难忍。为什么一到冬天就长冻疮是什么原因呢?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双手,一定要做好保护好双手的工作哦。下面为你支招多种解决冬天都会长冻疮的妙招。

每年冬天都会长冻疮是什么原因,怎么办才好 山村

长冻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冬天得冻疮的原因及症状


1.png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

  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潮湿可以加速体表散热,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发生冻疮。

  二、嫌弃自己得了冻疮双手又红又肿胀,一般是怎么解决的


2.png

  蜜陀僧、桐油调敷。

  黄蘖用乳调敷。

  轻者:大蒜瓣、茄根秸各1把(约60克),水熬洗。

  重者(破皮成疮者):大蒜烧透(柴火),糊患处。冻僵硬的蝗虫(蚂蚱)数只,将足、翅去掉,放在铁勺内焙酥,研成细粉,用香油拌成糊状,晚上用温水洗患处后涂抹。活麻雀1只,将头割开,挖出脑子,涂抹患处,接着揉搓2—3分钟,过10小时左右,再抹1次,连用2—3次(适于未破皮者)。

  三、多种民间治疗冻疮偏方


  生姜切片,放在锅子里用小火烤一下,来回搓、擦于患处,效果不错;

  白萝卜切段放水里煮熟,水用来泡,萝卜用来擦患处;或者冬瓜皮煮水,泡患处;

  白萝卜放在炭火里煨烫煨熟,或在火苗上烧热,然后来回擦患处,效果明显;

  每天把手泡在很烫的热水中十分钟,一天两次;

  带壳的小麦嚼烂敷在患处,一天两次,效果会很好;

  鹅油膏或者羊肉脂肪油搽于患处;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用酒精搽或用生姜大蒜擦以往要长冻疮的患处直到感觉火辣,到了冬天就不会长冻疮了;

  海豹油治冻疮效果很好,药店有售,大约20元/支;

  芝麻叶用来擦冻疮可以根治,但前提要等到夏天才能擦,是预防的好药;

  50度的白酒和切碎的红辣椒干(放生姜也可以)泡3天,搽于患处,每天4次至5次,连用10天以上;

  猪油和蜂蜜放在一起炒一下,用来搽患处;

4.png

  白酒、红辣椒、生姜加水煮后,洗、泡患处;或用生姜片在患处来回擦到热,每晚一次;仅用红辣椒和生姜煮的水洗也不错;

  蛇油搽于患处很灵,据了解,千岛湖旅游码头商店有卖;狗油也可搽患处;

  茄子的柄、叶或植株切碎加红辣椒,水煮后,洗、泡患处;

  夏天将生姜捣碎,用纱布包起来搽手或脚,预防冬天生冻疮;

  云南白药酊搽于患处或用云南白药拌黄酒涂手,也可以试试云南白药气雾剂;

  温开水加食盐泡患处或白醋加盐的温水浸泡患处;

  香蕉皮、西瓜皮或柚子皮的内侧擦手,下雪的雪水也可以用手来回搓、擦于患处;

  用藿香正气水加海普林药膏,或十滴水搽于患处;

  用腊梅花或者樱桃花浸白酒(时间越长越好),搽于患处;

  冻疮已破的情况下,将陈旧棉花(越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搽患处,一日三次;

  夏天把大蒜敲碎,放在瓦片上晒后,放在手上擦至发热,坚持一个星期;

  四、如何防止冻疮复发:


  1、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2、取狗油或者蛇油涂抹冻疮效果很好。当然最好是用纯的,自己熬。

  3、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4、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用五天。

7.png

  5、取辣椒和麦苗按1:2的比例切碎混合,加水适量煮沸3分钟,去渣,趁热用棉花蘸药水洗患处,每日一次。如脚冻疮,可泡脚10分钟,此法用于冻疮未破者。

  6、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7、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8、桂枝50克,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煎沸,稍冷却后即将患部浸于药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钟。并用药渣揉搓患部,每剂可连用3天。一般用药10天以内,红肿、痒痛消失。此法简单、实用,且两年内不会复发。保健知识

  9、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10、选用独头大紫皮大蒜1个(普通的亦也),剥皮捣烂如泥,放在烈日下曝晒至温热,每天在生过冻疮的部位涂抹4-5次,连涂4-5天,可不再有冻疮。(若局部皮肤出现淡红或发痒等症状为正常现象)

  11、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五、治疗冻疮的误区,看你中招了吗?


  1、得了冻疮用热水泡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医师刘明珠介绍,有的冻疮患者喜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电暖器烤患部,其实,这样反而会使冻疮加重。对局部冻疮的康复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接近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

  2、网上偏方治冻疮

  不少冻疮患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治疗冻疮的偏方:红辣椒10克,去籽后切碎,放入60毫升白酒浸泡7天,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少许药液外搽,每天2次。但是不少患者照做后没几天,冻疮反而更严重了。

  这种偏方只适用于治冻疮早期,一旦冻疮的水泡破了,皮肤出现破损,再使用这些偏方就不合适了。辣椒、生姜中的刺激成分会刺激到破溃面,加重症状。这类患者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做专业处理,用无菌纱布包扎,注意保暖。

  3、使劲搓受冻的地方

  冻疮除了容易发生在手背部,耳朵的冻疮也并不鲜见,很多人喜欢搓耳朵来自己治疗,认为搓搓血液循环就好了,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六、寒冷的冬季如何保护好双手


  冬天保护手要随身携带护手霜

  作为爱美的女性,在冬天护手霜一定是要随身携带的,因为曝露在外的双手要长时间的受到寒风的侵袭,水分流失的非常快,手也会很容易变得粗糙、干裂。即使在有暖气的室内,因为空调的缘故室内空气也会很干燥,所以手部肌肤感觉到干燥的时候就要补擦护手霜,还有洗手后也要擦好护手霜。让双手时刻都在护手霜的滋润和保护之下,防止干裂的情况发生。

  冬天保护手要套手套

  冬天戴手套是很重要的,因为护手霜只能起到滋润保湿的作用和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不能为双手抵挡寒风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果不带手套,手很容易冰凉,所以冬天出门前最好是带好手套,为双手保暖,避免应长时间的寒风让双手变得粗糙。而且在家做家务的时候也要带好手套,以免有刺激性的清洁物和大量水冲击会对手部肌肤造成损伤,不过在做家务时带的橡胶手套不透气,所以每次使用时最好隔半小时就将手套取下透透气。

5.png

  冬天保护手要注意正确洗手

  我们每个人一天都会洗很多次手,所以一定要注意洗手时对手的保护,洗手时尽量用热水洗手,而且不要用清洁型强的肥皂等物品洗手,因为手部肌肤是呈弱酸性的,而肥皂等清洁物是碱性的,所以会对手部肌肤造成一定的伤害。每次洗完手后,就要及时把手上的水渍擦干,然后涂上护手霜。

  冬天保护手要做手膜

手膜是手部保养的最佳选择之一,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手膜,也可以闲在家用、蜂蜜、香蕉、酸奶等材料自制手膜,在做手膜时,还可以敷一块热毛巾在手上,促进手部肌肤对手膜营养的吸收,即使是自制手膜也可以在手上包裹一层保鲜膜,然后热敷,可以提升手膜使用的效果,让手水嫩柔滑。

  冬天保护手要做手部按摩

冬天手总是很容易冰凉,除了带手套以外,做手部按摩也是保护手温暖手的好方法。手部按摩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尤其是涂完手部护肤品之后进行手部按摩,还可以增加皮肤对营养的吸收力,同时手部按摩还具有消除脂肪的作用。

  冬天保护手要去角质

手上的角质层如果太厚,就很容易会出现倒刺以及老茧,而且在天气干燥的冬天,很容易让手变得粗糙,还会影响护手霜滋养的效果,所以手部也可以定期去角质。手上的死皮不要直接撕掉,应该先用热毛巾将死皮软化,然后再用专门去手部死皮的工具将死皮去掉,最后再涂上护手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兔子布娃娃的简单做法图解,不错的亲子手工制作

上一篇:

2017年10月份提车哪天好?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