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衣晓峰)近日,2019年黑龙江省残联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全面实施《“因人施策式”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康复服务品牌实施方案》,制定普惠式基础性服务包和“因人施策式”个性化服务包,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方案》规定,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主要为具有本省户籍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各类残疾人,以及未办理残疾人证的0~6岁残疾儿童。实施“1+N”签约模式,即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将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纳入团队;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提供指导。
《方案》明确,普惠式基础性服务包包括: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先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65岁以上老年残疾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对签约残疾人状况进行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和干预措施,提供康复咨询及康复用药、训练指导;签约残疾人可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家庭医生门诊服务,因病情变化需转诊的签约残疾人,可通过家庭医生利用绿色通道优先转诊至二级、三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康复。“因人施策式”个性化服务包包括:各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签约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功能评估、康复指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转诊转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