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健康中国迈出新步伐

2019-03-09 14:36:13浏览:8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首席记者 姚常房2018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此前的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首席记者 姚常房

  2018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此前的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提出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年来,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在新起点上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吹响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号角。

  一年来,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1938万例次,其中上转患者1235万例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5%,下转患者883万例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3%。

  一年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22个省份建立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和1800多个县。启动了首批12个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230多家医院试行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

  一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增加到21种。截至2018年年底,确诊大病64.9万例,入院救治54.6万例,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2.1%。已累计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765人,白血病患儿19348人。

  ……

  新时代新使命,新机构新作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增了老龄工作、职业健康、控烟履约等职责,健康服务的链条直接呼应“全生命周期”,“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格外醒目。在护航健康中国的道路上,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贡献着创新探索和精彩实践。

  健康服务体系化运行

  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

  2018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首次新闻发布会,选址很特别——北京医院。因为,这家医院还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特色”鲜明。

  一老一小,牵动着千家万户。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了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6400多个,省地两级实现全覆盖。而面对来势迅猛的老龄化问题,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举措正陆续落地。去年,90个城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设立了医养结合机构近4000家,“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更是明确,服务对象重点是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当下,各地正积极探索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

  串起人群、覆盖全周期,仅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一步。让“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覆盖全人群,这一步更关键。尽管,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将预防为主的大旗扛在了肩上,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预防为主”能不能真正落地,需要全社会下大力气。在这一点上,2018年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几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一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卫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8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开展基线调研;10部门部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发布41项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标准,以粉尘和化学毒物为重点,开展职业病专项治理。其中,青少年儿童近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尤为牵挂,多次批示,卫生健康相关部门迅速落实。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有了一个新处室——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这将进一步强化医疗中预防的作用。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好的服务体系到底好不好,也要看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除了让优质的资源更优质,还要将短板一一补上,比如重点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加强麻醉科、儿科等薄弱专科建设等。只有如此,卫生健康的服务体系才能完整、优质、高效,并经得住考验。

  资源“正向流动”蔚然成风

  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249494.96元。”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小布村村医小江算了一下自己2018年的总收入。据悉,自2010年以来,该区基层医务人员年平均收入增长了3.5倍,并有望继续增长。而花都区根据家庭医生年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并且规定签约服务费的80%由团队自主分配。目前,不仅本土村医多,学历也很高。全区村医共300多名,村医本土化率达到90.27%。

  现今,看病难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因资源供给短缺造成的住院难、手术难,而是新时代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侧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对滞后,供需侧双向约束的结果。优质医疗资源仍然短缺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因此,在扩大增量存在客观压力的情况下,盘活存量是提高医疗质量、加速服务效率的关键一招。其中,资源下沉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而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也是卫生健康系统一直的努力方向。

  2018年9月27日,在山西省召开的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明确了对县域的保障和引导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在此之前的8月9日和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密集发布《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为做实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工作“施压”,也让分级诊疗在2018年继续稳扎稳打。

  一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指南和技术方案不断完善,促进诊所发展的政策暖风持续,医学检验、影像、病理等独立第三方机构备受鼓舞……这些都为扎牢分级诊疗底盘提供了有益补充。

  而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健康扶贫身挑重担,也不负众望。一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扩面,光明扶贫启航,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更接地气,“组团式”支援不断推陈出新。大家扑下身子、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了健康扶贫的“阳光大道”。

  水滴石穿,资源已经在加速下沉。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左右,较2017年年末提升2.5个百分点。全国6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22%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2388个,新建临床专科3600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2.7万项。

  高质可及服务迎来黄金期

  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018年,《柳叶刀》发布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是中等SDI(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提升成绩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有序调整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也有了新的更高期盼。高层次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被摆到健康事业任务清单的关键位置。2018年8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高质量发展以文件的形式做了格外标注。

  卫生健康系统在抓落实、保障高质量上巧招、妙招频出。例如,医联体考核方式在2018年有了改变,由对单一医疗机构的考核转变为对医联体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的整体绩效考核。这也标志着医联体建设重数量的年代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时代全面到来。

  与高质量发展并肩的是,推进我国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例如,北京市核心城区一些三甲医疗机构已经分出一部分人力、物力、精力等去副中心建分院、做支援。无论是北京资源疏解中的或增或减,还是各地资源布局的一举一动,都与卫生健康发展目标、原则一致,就是要增强老百姓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技术的发展让高质可及服务走进现实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尤其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8年,“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文件的发布不仅为行业释放了直接的指引信号,而且牵动着新动能的发力方向,成为促进和规范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革命性政策。各地无不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善于大数据挖掘的福建省立医院,该院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推行个性化的分时段预约后,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57分钟缩短至16分钟;通过调整抽血窗口的人员排班和服务时间,抽血等候时间由38分钟缩短至10分钟;原来取药等候是37分钟,现在等候时间9分钟……

  这仅仅是卫生健康领域借力“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互联网+”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改善潜力巨大,而“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魔力正在显现。

  以远程医疗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超过2100个县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教学、远程查房、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互联网+”行动正在让那些目前难以直接配置更多优质资源的基层,更方便地获得好的公共服务,这有利于促进公平。

  手段更多元思路更开放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今年1月30日,一份标记为“国办发〔2019〕4号”的文件登上了“热搜”,它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其直指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拓展中不断走向深入,近半数省份启动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绝大多数省份印发了按病种收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文件。同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速,试点医院超过2800家。另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在巩固中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发布,品种数从520种增加到685种,协调易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会同12部门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牵头制订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配套工作方案。按照国家要求,地方正在积极落实17种抗癌药价格谈判有关工作,“4+7”城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了国家层面的综合监管协调和督察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管,以双随机方式检查了30.8万家单位。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虚假广告、耗材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手术连环套、高价鞋垫、违规兜售防流感喷剂、医疗骗保等案件,完成750余所大型医院巡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

  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手段更多元、思路更开放。在具体的推动建设上,2018年可圈可点。这一年,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3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有了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社会力量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发展有了方向,病理、影像、检验、消毒等服务的平台化共享模式逐渐铺展开来。鼓励举办独立的医学检验、影像等类别的医疗机构,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截至2018年年底,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分别为633家、1495家、318家、559家,较2017年年末分别增长48.2%、73.4%、40.7%、104.0%。75%的医疗机构实现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模式有效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目前,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基本组建完毕,市县两级正稳步推进。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都面临调整、适应和提高的问题。机构改革并非不同部门和机构的黏合,而要优化职能,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尽快形成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校的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方面迈出新步伐。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内蒙古年内实现“码”上健康

上一篇:

3部医药法律草案继续审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