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刘志勇)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的述评文章《中国应对增长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文章展示了我国为应对脑血管病疾病负担,从政策、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获得的成效和亟待改进的方向,强调了医疗大数据在未来脑血管病防控链条优化整合中的价值。
文章指出,近30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卫生政策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教育等项目,使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控烟效果改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地区和国家卒中登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改进项目。但针对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偏低、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例高、脑出血相对比例高等特点,仍需制定更好的综合预防策略。
王拥军团队开展的医疗质量改进整群随机对照临床干预研究(金桥工程),证实了医疗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可改善包括二级预防在内的卒中医疗服务,减少患者12个月的新血管事件和残疾;大型临床试验显示,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强化双抗治疗21天后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90天时的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目前,依托国家脑血管病质控体系及省级质控中心,全国超过2500家质控医院开展了基于循证证据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王拥军指出,我国脑血管病医疗服务仍存在短板,如急性期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执行率较低,合并房颤的脑血管病患者抗凝治疗率较低,缺乏完善的三级康复系统等。尽管我国卒中救治链逐渐得到改善,但仍未充分整合,阻碍了脑血管病预防、救治、康复和长期治疗策略的发展。脑血管病患者诊治信息在医院不同部门及医院间没有得到充分对接和汇集,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亟须利用医疗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化我国脑血管病救治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