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泽林 通讯员 徐敬
“一琼二白三保亭”说的是海南省几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就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这个县地处五指山腹地,虽与三亚市为邻,经济却非常落后,医疗水平非常低。去年,保亭县人民医院骨科一位工作人员的父亲发生骨折,一家人考虑再三还是把老人送到远在200公里外的海口市治疗。为了尽快提高保亭的医疗水平,让老百姓不出县就能看好病,保亭县政府引进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海南三院),跨县托管保亭县人民医院。这一实招推出后,该县的医疗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托管带出新变化
2018年10月31日,保亭县人民政府与海南三院签署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协议,由海南三院托管保亭县人民医院。此举开创了海南省内三甲医院托管县级医院的先河。
海南三院是三亚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是海南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公共事件应急定点医院等。根据协议,保亭县政府把保亭县人民医院的经营决策权、人事调配权、财产管理权、设备管理使用权等全权委托给海南三院管理,期限为5年。托管期间,保亭县人民医院的资产国有属性、事业单位性质、社会职能、公益性均不变,增挂“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保亭医院”的牌子。
海南三院进入后,向保亭长期派驻7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每周三有5名专家坐诊,并开展专家门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技术帮扶和指导。海南三院消化科主任曾俊涛现任保亭县人民医院院长。“保亭县医院全院职工300人,去年一年手术900台。海南三院消化科职工20人,去年手术1400多台。保亭县人民医院一年的全部收入仅相当于海南三院一个消化科的收入。”这种状况让曾俊涛感觉“不可思议”。
托管后,保亭县人民医院发生了可喜变化:今年2月,医院门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从11502人次增长到13645人次,手术从去年2月的56台增加到107台。
帮扶化解看病难
今年春节期间,保亭县新星农场90岁高龄的黄瑞琼阿婆不慎跌成重伤。一家人原本打算把老人送到海口或三亚的大医院做手术,但路程太远怕老人折腾不起,于是就近将老人送至保亭县人民医院。2月13日,老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在本地能够治好这样的大病,免去了老人很多麻烦。
托管前,保亭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缺乏,价值264万元的骨科医疗设备因为没有人会用而闲置,很多病人因此流失。如今,骨科医疗设备全都派上了用场,病房床位全部住满,走廊里还经常加床。“被托管以来,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医学理念,直接跟班学习,受益匪浅,也有信心将来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年轻医生邱茂松说。据了解,托管至今,保亭县人民医院已经开展10多项新技术。
按照海南省规划,保亭是“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一部分。今年3月4日,海南三院被整建制移交给三亚市政府管理,但其作为“大三亚”区域医疗“领头羊”的角色没有变。
“让国家级贫困县的病人上来,不如让我们的医生直接沉下去。”海南三院党委书记、院长陈仲表示,海南三院致力于通过落实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政策,就近化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该院计划在5年内,帮助保亭县人民医院打造1个~2个省级重点专科;每年开展3项~5项适宜技术或新技术;建立保亭县人民医院与海南三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体系;对县人民医院麻醉、医学影像、心脑电图等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帮扶,逐步达到诊断技术同质化。同时,建立保亭县急救体系,组建肾内科、新生儿科等科室,两年内建成初具规模的保亭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使保亭县人民医院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人员结构、科研能力等达到海南省同级医院先进水平,满足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海南三院还计划,通过保亭县人民医院主动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延伸服务功能,建立省内新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