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急性胃炎治疗建议
1、西医治疗急性胃炎
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日。解痉药:如颠茄类药物,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
2、一般治疗急性胃炎
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3、急性胃炎中医治疗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以及胃壁的急性炎症,可局限于胃窦、胃体或弥漫分布于全胃。临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其中以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称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多见,以糜烂出血为主要表现者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包括急性胃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炎多起病急骤,以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腹泻、发热、严重时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脱水、酸中毒和休克。本病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疾病,病程短,去除致病因素后可以自愈,但既往有慢性胃炎而急性发作的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消化道大出血或反复出血者可危及生命。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发。急性胃炎属中医“胃痛”、“呕吐”范畴。
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1、急性胆囊炎: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突发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样疼痛,伴持续性腹胀和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B超、CT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有利于诊断。
3、空腔脏器穿孔:患者多起病急骤,表现为全腹剧烈疼痛,体检有压痛与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肠梗阻:肠梗阻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剧烈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早期腹部听诊可闻及高亢的肠鸣音或气过水声,晚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可见充气肠襻及多个液平。
急性胃炎的病因
1、急性感染及病原体毒素某些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或它们的毒素都可造成胃粘膜的急性炎症,其中大多已归为传染病学范畴。急性蜂窝织炎或急性化脓性胃炎也可累及胃粘膜,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常发生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本病严重,但自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则已极为少见。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
2、化因素化学物,特别是药物造成的胃粘膜炎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引起胃炎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机制可能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这类药物可引起浅表粘膜损伤和粘膜下出血。除胃部外,也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其他如乙醇、铁剂、氯化钾口服液、抗肿瘤药及抗生素等均可刺激粘膜引起浅表损伤。乙醇系由于其亲脂性和溶脂性能,破坏粘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