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怎么预防胃下垂
首先,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这样会使空腹突然受到很大的消化不良问题,减少腹部的饱胀感。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果在吃了大量的食物之后有喝很多汤类的东西,这样会使食物大量的堆积在胃部,难以消化。增加胃部的消化负担,从而引发胃下垂。
其次,在进食时要注意充分的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的溶合,有助于肠胃的消化。特别是吃饭速度过快的人,要特别注意,吃饭时要细爵慢咽,在细爵慢咽的同时,能使口腔中的食物和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拌匀,增加消化过程。这样做对减轻胃负担,对预防胃下垂显然十分重要。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3.1、体质因素
先天性体型瘦长,胸廓狭小,骨骼纤细,皮下脂肪较薄,全身肌肉发育不良,胃壁肌肉张力低下,整个胃延长下垂。
3.2、疾病因素
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病变引起不全梗阻时可使胃扩大,时间长了也能引起胃下垂,另外,精神忧郁,长期脱离劳动,或饱食后立即长途行走或劳动,或过分消瘦而致腹腔内脂肪减少或消失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3.3、腹压因素
多次妊娠的产妇易发生胃下垂;或者在腹部增大,腹内压上升时,腹内压力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使得上腹部器官失去原有的支撑能力,造成了内脏的下垂,比如大量放腹水后或腹腔巨大肿瘤摘除后,会使腹压突然降低,引起内脏下垂,穿很紧的马甲、为了线条束很紧的腰带,以及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也可引起胃下垂。
胃下垂如何治疗
1、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
2、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仰卧后双腿伸直,然后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事休息,再重复做数次。也可在仰卧时,双腿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
3、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18次。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逐渐增加,3个月为1疗程。
胃下垂有什么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以食后症状尤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胃部多有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2、恶心呕吐
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容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3、体征
患者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
4、神经精神症状
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患者,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此产生失眠、头疼、忧郁、迟钝和头昏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