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2019-05-20 11:49:45浏览:8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式影响寿命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文章目录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式影响寿命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一般参照中国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2年6月在安徽太平会议上的修订方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如下:

1.1、起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1.2、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项(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和重度高血压。

1.3、过程中可有肾炎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时类似急性肾炎之表现。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1.4、活检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炎等。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

2.1、前驱症状患者并无急性肾炎或链球菌感染史,难以确定病因。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2.2、起病方式不一,有些患者开始无明显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蛋白尿或血压高。多数患者于起病后即有乏力、头痛、水肿、血压高、贫血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起病急,水肿明显,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也有始终无症状的患者,直至出现呕吐、出血等尿毒症表现方才就诊。

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

3.1、尿常规检查常有轻、中度蛋白尿,同时伴有血尿,红细胞管型,肉眼血尿少见,多为镜下持续性血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3.2、血液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肾功不全者可见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沉明显加快,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轻度增高,血清补体C3正常。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式影响寿命

1、抗炎药物的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的临床表现,但它未能消除疾病的根源。

2、我们建议病人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疾病出现恶化。既然抗炎药物、激素无法治愈肾炎,慢性肾炎患者应当怎样进行治疗?对此,专家建议使用中药治疗改善症状,修复肾脏固有细胞,通过中医的治疗患者的综合免疫抵抗力都会提高,普通的中药见效慢,可以采用中药外用的方法,刺激肾腧穴、命门穴、腰阳关三大穴位来快速激活药效,让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积极治疗,控制病情是面对肾病综合症时正确的治疗方法。就目前而言,很多医院尤其是综合医院,治疗肾病综合症比较青睐于激素,从最新病理上看,肾病综合症是一组在炎症反应作用下肾脏固有细胞受损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常规治疗此病的激素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把炎症反应在短时间内控制住,防止肾脏固有细胞继续受损,对激素敏感的患者会在数天或一个月内实现尿蛋白转阴。但这种良好的状态一旦激素用完,就会被破坏,或者当受到易感因素的情况下,病情又会反复,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危害

1、贫血

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致红细胞的分化、成熟、释放减少有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

2、血尿

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毛细血管壁断裂引起的。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3、对骨骼系统的损伤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到人体骨骼的正常生长,使骨骼产生畸形。同时慢性肾小球肾炎还会引起骨组织内的钙分离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抽筋、骨质疏松和骨痛的现象。

4、蛋白尿

由于各种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

5、水肿

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轻度水肿。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因少尿或无尿使水、钠在体内潴留。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治好吗

上一篇:

肾结石饮食注意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