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急性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1、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之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临床表现相似,但其病理类型以及病变轻重不一。根据大部分肾小球的主要病变,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消失时肾脏中仍可有残留病变,但有时有肾小球纤维化,有时患者尿常规检查中仍发现有蛋白及红细胞,而活组织检查发现肾脏中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已基本消失,仅有灶性病变残留,即所谓“有缺损的愈合”。
2、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之病程
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病因不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入慢性肾炎。以前一般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若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即已转入慢性,近年来肾活检及临床资料发现,急性肾炎后尿异常及肾活检组织活动性表现在2~3年随访中逐渐消失。
3、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之发作倾向
慢性肾炎的患者亦有急性发作倾向,每在疾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突然恶性刺激,在短期内病情急骤恶化,这时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肉眼血尿、管型增加。经适当的处理,病情可以缓解,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亦可能因此导致疾病进展,进入尿毒症期。
诱发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
机体低抗力降低。女性朋友若是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容易导致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症。膀胱-输尿道返流。这是指的排尿时尿液从膀胱经输尿道返流至肾盂的反常,如膀胱三角及输尿管下端的肌肉张力较低因素影响等,是容易诱发感染的。
肾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囊肿、肾肿瘤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可使肾脏局部抗菌素菌能力减退。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血行感染有关,细菌从身体内的病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的炎症,血行感染时细菌首先到达肾皮质并在该处形成多数小脓肿,然后沿肾小管向下行扩散到肾乳头和肾盂。
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肾小球肾炎的途径,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后,细菌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由于女性尿道远较男性短而宽,女婴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故易致病上行至肾脏的细菌首先侵犯肾盂粘膜引起肾小球肾炎的炎症,然后经肾盏乳头部肾小管上行上侵犯肾实质。
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以增加体质,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
2、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沐浴,更换衣裤,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可大大降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
3、若发生感染性疾病,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咽炎、龋齿及中耳炎等,应尽早彻底治疗。
4、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5、远离烟、酒。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肾炎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消炎抗菌,清热解毒,增强人体抵抗力。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金银花、野菊花、虫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