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1、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1.1、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1.2、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1.3、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1.4、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1.5、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1.6、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1.7、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1.8、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
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2.1、贫血:肾衰致使促红细胞生成素下降,患者会发作浑身乏力等贫血体现。
2.2、骨折:肾衰致使发作调度钙、磷代谢的活性维生素d3下降,患者易骨折。
2.3、低血糖:肾衰时肾脏无法有用地灭活体内胰岛素时,有些塬本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就会呈现低血糖体现。
2.4、男性“雌性”化:肾衰时肾脏无法灭活体内的雌性激素,许多男性患者就会呈现胸部增大、体毛削减等雌性化体现。
2.5、流鼻血:肾衰致使机体凝血功用减煺,致使患者常常流鼻血。
2.6、心衰:肾衰时患者体内的毒素及酸中毒按捺了心肌细胞的缩短与舒张才华然后诱发心衰。
2.7、尿毒症性脑病:患者发作肾衰时因为体内的毒性不能根除,致使中枢神经体系危害,然后引发幻听、抽搐、癫痫、失语等体现。
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检查
尿常规: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生化检查: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1、治疗原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患引起的,某些原发病经适当治疗后,可使肾功能改善,起到部分缓解,甚至恢复至代偿期,如由于结石引起梗阻性肾病手术治疗去除梗阻因素,可使肾功能恢复。
2、饮食疗法。可采取以下措施: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分解产物积蓄在血中是引起尿毒症的氮质血症和酸中毒的主要原因,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但如过分限制又可引起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
限制水及食盐的摄入。有高血压、浮肿、尿少者应限制摄入过多的盐,或用药盐代替。
3、中药灌肠法。通常可用泻下药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以降毒素,如药用生大黄15克、芒硝10克、生牡蛎30克、泽泻15克、蒲公英30克、制附片20克,煎水200毫升,每日灌肠1次。
哪些人易患慢性肾功能衰竭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多种类型,其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并发症之一。
3、高血压肾病:同糖尿病一样,高血压病患病率自八十年代以来亦呈迅速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4、多囊肾:多囊肾是一遗传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幼年时肾脏体积常保持正常大小或略大,偶可发现小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及其大小均增大,病程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到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表现为腰腹部隐痛不适,血尿,蛋白尿,血压升高,最后进入肾衰期。
5、梗阻性肾病:尿路梗阻尿液排泄障碍所引起的肾损害称为梗阻性肾病。其常见的病因为泌尿系结石,中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肥大等。尿路梗阻持续不解除,将引起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及肾实质破坏,最后将导致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