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肾梗阻怎样确诊
1.1、尿液检查
在急性和慢性尿路梗阻时,尿中均可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一般无蛋白尿或有轻度蛋白尿,尿蛋白质<1.5g/24h,尿培养可以发现有无感染。
1.2、血液检查
血气分析确定酸碱度和测定血氯,钾,钠,以明确慢性梗阻中可出现的4种类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血和尿中的尿素氮,肌酐测定可见不成比例地升高(正常约10∶1),因在梗阻性肾病中尿在小管腔内流率减慢,尿素重吸收增加。
1.3、X线检查
腹部平片和X线体层摄片乃常规早期检查方法,两侧肾脏大小差别>2cm或钙化阴影,均提示梗阻性肾病可能,慢性肾衰患者其肾脏正常大小者亦提示此可能性,体层摄片能更好地显示肾脏轮廓及其大小,并发现更小钙化点。
1.4、静脉肾盂造影(IVP)
常为梗阻性肾病中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能正确显示肾脏,肾盏,肾盂,输尿管以及大致反映肾功能,造影剂为高张水溶碘化盐,静脉注射后迅速由肾小球滤过,不经小管重吸收,水和钠重吸收后在小管腔内浓缩,显示密度均匀的肾阴影,注射后2min即在肾盏显影,肾功能减退者显影不佳,显影延迟,较长时间后逐渐显影。
1.5、核位素肾图检查
能了解两侧肾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以及分肾功能,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但不能明确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2.1、尿量变化
少尿、无尿或多尿。多由双侧性完全性梗阻引起,下腹及腰部疼痛并有急性肾衰表现。部分梗阻时则可引起多尿。间歇性梗阻则可反复出现少尿或无尿,紧接着出现明显多尿。
2.2、膀胱症状
排尿迟疑,尿流细,力弱,终末点滴,尿频,夜尿,尿痛,尿潴留,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发生在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前列腺或膀胱肿瘤侵及膀胱颈。
2.3、疼痛
疼痛可为尿路梗阻突出症状,严重者呈肾绞痛,疼痛程度急剧,向外阴和腹股沟放射。患者伴有肠麻痹,状如急腹症。单侧性梗阻位在输尿管-肾盂连接点,或输尿管可无痛,或腰部钝痛发生在进水和应用利尿药。排尿时出现腰部、胁腹部疼痛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
3.1、慢性肾衰
慢性缓慢进行的双侧性梗阻可首先以慢性肾衰表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以往无肾脏病病史,尿检又无明显异常的尿毒症患者应考虑慢性尿路梗阻病因。患急性或慢性肾衰者出现肉眼血尿应考虑肿瘤,结石或血块引起尿路梗阻所致。
3.2、肾小管功能缺陷
由于尿路梗阻时发生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水和钠在小管内重吸收减少,引起多尿,失水,失盐,肾性尿崩症表现,口渴,多饮。
3.3、尿路感染
对难治、反复发生尿路感染者,应考虑有否尿路梗阻或其解剖结构异常。对男性尿路感染患者更应疑及尿路梗阻。位在膀胱以下的梗阻,最易发生菌尿,膀胱内潴留尿有利于细菌繁殖,有尿潴留扩张的膀胱,对细菌免疫抵抗能力减弱。
3.4、高血压
急性或慢性高血压,单侧性或双侧性肾盂积水可伴有高血压。在双侧性肾盂积水中,水钠潴留,高血压为容量依赖性。
什么是梗阻性肾病
梗阻性肾病指尿路尿液流通障碍,产生后向压力,影响肾实质的正常生理而导致的肾脏病变。梗阻程度有完全性和部分性;范围有双侧性和单侧性;时间有急性突然发生和缓慢渐进性发生;部位有上尿路和下尿路;上尿路在输尿管-膀胱连接点以上(输尿管,肾盂,输尿管-肾盂连接处);下尿路位于输尿管-膀胱连接点以下(尿道,膀胱颈,膀胱-输尿管连接处)。
肾脏受到的影响与梗阻程度和时间有关,早期去除梗阻可使病变消失,晚期则使肾功能永久性丧失而不能逆转。
梗阻性肾病是怎样引起的
1、结石(30%):
结石为腔内梗阻最常见原因,可发生在输尿管任何一处但以三处自然转折或狭窄处最多,也可在肾内的小管腔内。肾内结石多由许多代谢障碍疾病引起,常见于尿酸结晶或服用可溶性较差的磺胺药等。
2、膀胱功能障碍(15%):
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路梗阻的原因大多为神经病源性,可因先天性肌肉发育不全或脊髓功能障碍等引起。后天性常见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症或巴金森病。
3、尿路以外造成梗阻(15%):
尿路以外造成梗阻常因生殖系统、肋肠系统,以及血管或后腹膜其他病变引起。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常是男性发病的原因。女性则很多因子宫、卵巢等病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