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肾造影对身体的影响
1、肾造影对身体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这个名词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可能相当陌生,它是指排除其它原因的情况下,使用造影剂后2-3天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血肌酐水平上升44umol/(0.5mg/dl),或者较基础值上升25%]。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多数患者没有少尿表现,一周后可自行好转,在临床上容易漏诊,这使得部分患者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症状,甚至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需通过透析治疗。
2、肾造影的发病原因
常用的造影剂均为高渗性,在体内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吸收,脱水时该药在肾内浓度增高,可致肾损害而发生急性肾衰。以下是易造成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2.1、原有肾功能不全。
2.2、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年龄超过50岁,有心血管并发症及肾功能不全者危险性大。
2.3、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为明显危险因素。
2.4、肾病综合征。
2.5、肝硬化伴肾功能损害。
2.6、血容量减少或脱水: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脱水状态下,造影剂可引起肾内血管显著收缩。
2.7、多发性骨髓瘤: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可引起急性肾衰,曾一度认为多发性骨髓瘤者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为反指征。但在一组回顾性多发性骨髓瘤接受造影剂后的观察中发现CAN发生率仅为0.6%~1.25%。因此临床若需要,仔细监测,补充容量后仍可进行。
2.8、同时应用其他的肾毒性药物。
2.9、短期内接受多种放射性造影剂者。
2.10、造影剂的剂量:剂量越大,肾损害增加,当剂量>30ml时,造影时平均血压小于13.3 kPa(100mmHg)则危险性增加。
3、肾造影的症状
3.1、接受造影剂者血清肌酐通常在24h内升高,96h达峰值,一般7~10天后回复达基础值。
3.2、尿液检查可见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及各种碎片,非特异性,与肾功能改变不相关。尿酸盐结晶常见,偶可见枸橼酸钙结晶,大量蛋白尿不常见。
3.3、应用造影剂后X线摄片双肾显影持续达24~48h为CAN的特征性表现。Older在观察中发现,X线摄片敏感性达83%,特异性高达93%,但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CAN尚需结合24~48h内血清肌酐测值加以明确。
肾造影的西医治疗
1、掌握用药适应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作造影检查,如原有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脱水、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及高尿酸血症等患者。
2、避免在短期内重复造影 :在第一次造影后3 个月内不宜再次造影,避免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
3、造影后水化治疗及碱化尿液:在应用大剂量造影剂时,为避免或减轻其肾毒性,可用20%甘露醇250~500ml 及呋塞米(速尿)40~100mg 静脉滴注,于造影前1h 开始应用,可增加肾组织的灌注,降低血黏度,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利尿,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4、改换造影剂种类:对于有高危因素或碘过敏的患者应选用不含碘的造影剂(如碘普胺),或选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其肾毒性。
5、积极治疗急性肾衰:一旦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扩容、利尿等仍无效者,应紧急透析治疗并按急性肾衰处理。
肾造影如何预防
1、造影剂的选择和用量
尽量选择对肾脏损伤比较小的造影剂,如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于离子型造影剂。另外,尽量减少造影剂使用次数,延长两次造影的间隔时间,减少单次的造影剂使用剂量。
2、水化
水化是目前为止公认的防止造影剂肾病的有效方法,它可使造影剂更快地排泄,减少造影剂在肾脏沉积,同时还可以纠正部分患者容量不足的状态。另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也有一定疗效。
3、避免使用损害肾脏药物一些可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
4、造影剂肾病重在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如权衡利弊后必须行造影检查者,应在造影前积极纠正诱因,使用低肾毒性的造影剂,并给予水化治疗。造影后及时监测血肌酐水平,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