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仲夏)1月31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的乳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上,近20位国内权威营养与医学专家呼吁:我国奶制品消费依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对于牛奶的消费意识。
研讨会上,武警后勤学院特需营养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志表示,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牛奶的消化率高达95%,在医疗领域,乳制品是最易被患者身体吸收的优良蛋白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我国乳制品消费虽然增长很快,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已接近40千克,但距离世界年人均消费量100千克以上还有很大差距。
不同加工工艺对牛奶健康功效是否有影响,是此次研讨会讨论的重点。目前我国牛奶加工工艺包括经巴氏灭菌法处理的牛奶(巴氏奶)和经超高温灭菌法处理的牛奶(常温奶)。第二军医大学缪明永教授介绍,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氨基酸,无论用什么加工方式,氨基酸的组成都不会变,因此常温奶和巴氏奶的营养功效统计学上没有差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张列兵教授说,牛奶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钙,相关研究显示,包括巴氏灭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法在内的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牛奶的蛋白质水平没有明显影响,对钙的吸收情况也没有显著差异。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和平教授指出,不同加工方式对牛奶营养物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生素含量上,但人体日常维生素的摄入主要是通过水果和蔬菜,而非牛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表示,社会和企业应将关注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百姓乳品消费意识上,积极引导正确的营养学观念,破除观念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