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晚餐吃太晚等同"自杀" 盘点晚餐三禁忌

2019-05-24 10:36:54浏览:3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晚餐成了一天的主餐,不少家庭早餐草草了事,中餐就是随机应变,而把一天的营养补充放到了晚餐上。或是应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晚餐成了一天的主餐,不少家庭早餐草草了事,中餐就是随机应变,而把一天的营养补充放到了晚餐上。或是应酬或是晚餐夜宵一起吃,殊不知问题晚餐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应对问题晚餐,让你的晚餐成为健康(健康食品)晚餐,长寿晚餐!

晚餐三禁忌

一、禁晚餐吃太晚:晚餐早吃少患结石

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傍晚6点左右进晚餐较合适。

二、禁晚餐吃太荤:晚餐吃素防癌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资料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家庭晚餐准备时间充裕,吃得丰富,这样对健康不利。据科学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它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硫化氢等毒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

三、禁晚餐吃太饱:晚餐吃少睡眠好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此外,晚餐过饱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他部位,诱发失眠。

晚餐四个注意事项

最佳时间:

晚餐最佳时间是18点左右,晚餐后四小时内别睡觉。有研究表明,晚餐少吃睡得香。正确的晚餐应该吃8分饱,以自我感觉不饿为度。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晚上9点。晚上9点之后最好不要再吃任何固体食物。并且,晚餐后四个小时内不要就寝,这样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消化食品)。

晚餐要适量:

因为工作繁忙,很多人晚餐往往没有定时,或早或晚,甚至很多人直接饿着肚子睡去。晚餐不能不吃,但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如果晚餐比较油腻,多余的油(油食品)脂摄入可引起血脂升高,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多余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摄入可增加胃肠、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对于有肝肾疾病的患者非常有害。

晚餐常缺主食:

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把谷物类作为主食。然而,如今的餐桌上主食的地位越来越被弱化。

主食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任何一餐都不能没有主食。而晚餐的主食可以以稀食为主。男性(男性食品)的晚餐主食量应为2-3两左右(生食剂量),女性(女性食品)为1~2两左右,老年(老年食品)人最好喝一些粥类食物。

晚餐补钙要注意:

大家都知道睡觉前补钙的效果好,比如睡前喝杯牛奶,既促进睡眠(睡眠食品),又补了钙。大家还知道虾皮里钙的含量非常丰富,于是乎,有些人觉得晚餐睡觉前吃虾皮补钙的效果一定会超过牛奶。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它不但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更容易增加尿道结石的患病危险。

因为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含的钙除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利用外,多余的钙全部从尿液中排出。人体排钙高峰一般在饭后4~5小时,而晚餐食物中含钙过多,或者晚餐时间过晚,甚至睡前吃虾皮,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上床睡觉,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的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增加,不断沉积下来,久而久之极易形成尿结石。日本松下医院曾对270名尿结石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97人大都在21点后进晚餐,25人有吃完夜宵就上床睡觉的习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九大人群不能吃辣椒

上一篇:

秋季吃火锅五禁忌 半生不熟当心有囊虫卵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