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盼望过腊八节。因为腊八是过年的序曲,“过了腊八就是年。”我知道,以后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年糕、豆腐、饺子……每年的腊八节,我都能喝上母亲熬得香香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
腊八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悄悄准备做腊八粥的料。她不声不响地备好黄米、小米、红枣、花生、红豆等等,等到腊八那天,她会把香浓的腊八粥端上餐桌。
那时家乡的腊八粥以黄米为主料,黄米是糜黍脱壳而成的,糜黍脱壳我们叫推糜黍。为了吃上这顿腊八粥,母亲会在村东头碾子旁排队推糜黍,俗语说:“腊七腊八,出门冻死”在这天寒地冻日子里,母亲迎着寒风,把糜黍碾成了黄米。
腊八节,一大早,母亲就开始忙碌,泡黄米,泡红枣,泡花生,泡红豆,准备好小米等各种杂粮。然后就开始精心熬腊八粥。熬腊八粥是件耗时间的技术活,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绝对不能搞错。大火、小火、文火依次进行,考验的是耐心和毅力。母亲坐在火炉旁,一边熬着腊八粥,一边做些针线活。临近中午,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粥里的香味慢慢飘荡出来,一缕一缕招引刚放学的我飞奔回家。端起碗吃到嘴里,滑溜溜的透着黄米的清香,只轻轻地一口,热气送香,倍感清爽,那美妙的香甜味,立刻滑过舌尖,流向喉咙,瞬间征服了我的全部感官,简直美极啦!看到我狼吞虎咽喝着腊八粥,母亲总会说:“不急,多得是,慢慢喝!”
上了高中后,我一直在外地学习,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能回家。那时腊八节不算正式节日,不放假,可我到腊八节周末回家,母亲总能把刚熬好的热乎乎、香香的、甜甜的腊八粥,用碗盛着,端在我的面前。看到我吃的津津有味,母亲脸上露出了惬意笑容。
工作后,我留到了县城,回家次数明显少了许多,一年就只有可怜的几回,但腊八节一定要回去的,因为我想吃母亲的腊八粥,更想见到母亲的笑容。那年腊八,单位经常加班,忙得一塌糊涂,腊八节那天,门房喊我,说有人找,到了门房,看见母亲站在门房外,焦急向这边望着,她带来了保温饭盒,我知道,那肯定是母亲连夜熬制,赶早车送来,为的是让她的儿子在腊八节喝上腊八粥。母亲还未开言,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接过母亲的饭盒,轻轻地打开饭盒,舀出一小勺米粥,放在嘴里,一股绵软醇香的味道,立刻充满喉咙。母亲笑了,笑得那么甜美,那么灿烂。
母亲的腊八粥永远是温暖的,母亲的腊八粥里藏着的是对儿女的爱。有了母亲的腊八粥,整个冬季都是暖暖的,整个人生都是暖暖的。(李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