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更年期高发的乳腺癌,竟落在一名9岁女童身上。乳癌发病年龄越低,复发率越高,预后越差。目前,乳腺癌有低龄化的趋势,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事件回放
小雨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与奶奶共同生活在河南老家。两岁多的时候小雨的左侧乳头就可见淡黄色溢液,乳头下方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的肿物。家人并未考虑太多,更不会想到这与乳腺癌有关联。
随着年龄的增大,小雨左侧乳房内的肿物也悄悄地长大,到今年8月已长到大枣的大小,乳头乳晕区的皮肤也出现了局部破溃。当地医院的医生建议到北京找专家看一看。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丁华野主任给出的会诊结果如晴天霹雳——分泌型乳腺癌。此型乳腺癌国内外均罕见,1966年首次报道,好发于女童及青少年,因此又称为幼年性乳腺癌。
为慎重起见,入院当天乳腺科戚晓东主任为小雨做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再一次证实为分泌型乳腺癌,且癌组织已经浸润乳头真皮层。因为孩子太小,病例少见,北京军区总医院立即组织乳腺科、病理科及麻醉科专家会诊,最后决定目前治疗还是以把保住生命、减少复发为首位。
日前,戚晓东主任为小雨做了左乳腺根治性切除术+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万幸的是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没有癌转移。在乳腺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雨恢复得很快。每天早晨查房,戚主任的身影刚刚出现在门口,就听到小雨银铃般的声音:“爷爷好!”医护人员感到欣慰的同时,难免会担忧她的将来,总有一天小雨会发现她的身体和同龄的女孩不一样,她的后续治疗怎样进行?化疗对她的伤害有多大?何时该植入假体?戚晓东主任又陷入沉思。
发病年龄越低复发率越高
小雨事件背后所代表的乳腺癌低龄化问题不容小觑。戚晓东主任介绍说,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更呈现低龄化特征。中国人患乳腺癌的平均年龄比欧美女性小10岁,30岁以下的患者占10%左右。患乳癌的女性越年轻,复发率越高,预后也更差。
戚晓东主任说,一般来说乳腺癌生长缓慢,及早发现并防治,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建议女性定期去医院做乳腺检查。女性还应养成自检乳腺的习惯,作为母亲也要注意女儿的健康,一旦发现乳腺疾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乳腺专科就诊。同时,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挑食,多吃粗粮,保持愉快的心情,慎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对于预防乳腺癌都十分重要。
留守儿童健康应受关注
在小雨短短9年的人生字典内,“乳腺癌”3个字从未出现过,她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患乳腺癌。万幸的是,在与中国乳腺癌防治基金会联系后,社会各界对小雨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国社区工作协会防治乳腺癌专项基金会副理事长、著名肿瘤专家徐光炜教授介绍说,小雨目前收到社会各方的捐助,更有企业得知此事后决定成立小雨专项公益基金,为其聘请乳腺专家协助康复治疗,邀请心理专家对小雨进行心理干预。
据全国妇联统计,我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营养水平低、生长发育滞后、贫血患病率高等健康问题。缺乏生活照顾、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膳食结构不合理、病痛的前期症状不能及时发现,而除了以上种种身体健康照顾的缺失外,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则更令人担忧。中国社工协会秘书长赵蓬奇等呼吁,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发展衍生的特殊群体。如何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关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史笑寒 王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