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津的老朋友的妻子打来电话,说朋友自去年底退休以后,不知为什么,像变了一个人,不愿意出门,不串门,跟谁也不联系,时常烦躁不安,特别不能提“退休”二字。儿女有时回家团聚,他也总不开口,情绪波动大,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无名火,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根据朋友妻子的讲述,我判断我的这位朋友是患上了退休后的心理障碍。退休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感到年龄的增长是一种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感;因脱离人际关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对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生活不适应。对生活满意度低的老年人,容易心情沉重,抑郁烦闷,甚至怨天尤人。也有部分老年人承认自己已经进入老年期,退休后不愿放弃中年的生活模式,仍然像中年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维持退休前相似的生活规律等。殊不知,退休是人生一大转折,许多人面对新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
我的这位朋友原来在政府部门工作,并担任处级干部,做事认真,群众关系也好,工作又有成效……突然退下来,离开熟悉的环境,产生失落感,烦躁、焦虑是难免的。
退休心理障碍应如何防治呢?
首先,一些有一定技术经验的老年人,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摆脱因整天呆在家里所产生的孤寂、烦躁和忧郁情绪,这对于调节自己心理状态是极为有利的。“老有作为”也是一种幸福,不过,退休后继续工作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注意工作与休息的节奏。
其次,退休后有时间和精力读书了,读一些原来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籍也是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推迟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通过学习可更新知识,使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且,读书也能延年益寿,人在读书时中枢神经系统松弛,新陈代谢旺盛,脑内无杂念之扰,心情平和,精神欢愉,对身体十分有益。
再者,寻找自己的爱好,培养新的兴趣,使赋闲生活过得充实。比如,有的老年人自幼喜爱书画,退休后有了充分时间,可挥笔书画,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享受。还有的老年人退休后写写诗,或参加老年合唱团,或养养花、喂喂鸟、交交朋友等,都能摆脱退休后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