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清热解毒的药有哪些
1、连翘: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凤热之功。因本品味苦性寒,轻清而浮,功能透达表里,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邪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疡初起所致的发热微恶寒及发斑发疹等症。
2、穿心莲: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燥湿消肿。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初起或风热表证见发热头痛,咽喉疼痛,肺热咳喘,热淋涩痛,湿疹,湿疮,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
3、蒲公英: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利湿,养肝明目之功。因本品苦甘而寒,性较乎和,有苦泄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持点。为治乳痈的常用要药。
4、大青叶:大寒,味苦。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疮痈丹毒,口疮,咽痛和风热外感,温病初起以及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5、板蓝根:性寒,味苦。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因本品苦寒清降,又人血分,善解毒利咽,故常用于瘟疫热病高热头痛,或大头疽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以及作腮、黄疚、丹毒等病证。
6、鱼腥草:性微寒,昧辛。清热解毒,利水运淋之功。因本品味辛性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故常用于热毒雍肺所导致的肺痈胸痛、咳吐脓痰,以及湿热蕴结所导致的疮痈肿痛、痔疮肿痛等病证。为治疗肺痈的常用要药。
7、马齿觅:性寒,味酸。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因本品酸寒滑利,既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又能滑利大肠,凉血止痢。故常用于湿热痢疾,下痢脓血以及热毒郁结所致的痈肿疗疮、湿疹、丹毒等症。
8、红藤:性平,味苦。清热解毒,按风活血之功。因本品长于消痈毒、泄湿热,祛癌血,故常用于湿热肠痈所导致腹痛及湿热乳痈所致的乳房红肿疼痛等症。
9、败酱草:性平,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癌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10、秦皮: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止端止咳,明日。主治:细荫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沼、牛皮癣。
清热解毒的食疗方法
1、丝瓜粥
原料:嫩鲜丝瓜1条,白米50克,白糖适量。做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半熟时放入鲜丝瓜(洗净切成粗段),待粥熟去丝瓜,加糖即成。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可作为疮疡并痈疽热盛未溃,或已溃而毒热未清者的辅助食品。
2、白菜绿豆饮
原料:白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做法:先将白菜根茎头洗净切片,再与绿豆芽同煮,渴饮。清热解毒。凡因外感温热之邪而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口干、无汗等症,可饮出微汗。
3、菱角粉粥
原料:菱角粉3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菱角粉加工打糊,放入沸水中熬熟,加糖即成。清热解毒,益胃安中。适宜于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渴、食少、烦热等症。因饮酒过量而伤损胃津者也可食用。
4、拌银耳
原料:银耳12克,白糖、食醋适量。做法:银耳泡发,去除杂状、蒂头、泥沙后,用怀水冲洗,分成小块放人盘内,加白糖和醋拌匀后即可食用。凉血、清热、消炎。适宜于高血压、尊麻疹、瘀点紫斑、无名发热等症。
5、豆腐石膏汤
原料:豆腐200克,生石膏50克。做法:将生石膏、豆腐加水500克,煮1小时,用少许食盐调味,饮汤。清肺热,降胃火。适宜于肺胃郁热的鼻衄等症。
清热解毒汤
1、鸭梨杏仁汤
材料:鸭梨2个、杏仁4钱、冰糖5钱
四款夏季清凉养生汤 清热解毒赶走湿气
做法:鸭梨去核,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杏仁捣烂,然后和鸭梨块混合,加入3碗清水,煎至2碗,然后放入冰糖,煮至融化之后,服用即可。
功效:鸭梨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风热咳嗽,痰浓稠色黄量少,不容易咳出,口渴咽喉痛,大便干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苡仁豆须汤
材料:苡仁1两,红小豆、玉米须各6钱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煮至烂熟之后即可吃渣喝汤。
功效: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红小豆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玉米须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一起搭配食用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尤其适用于夏季湿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