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清咽利喉的汤

2019-05-28 11:03:33浏览:3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清咽利喉的汤二、用于清咽利喉的食物三、清咽利喉的饮品清咽利喉的汤季节变化,加班熬夜,饮食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喉咙不

文章目录

一、清咽利喉的汤二、用于清咽利喉的食物三、清咽利喉的饮品

清咽利喉的汤

季节变化,加班熬夜,饮食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喉咙不舒服,那么日常生活中,吃什么清咽利喉,这个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来就介绍一下吃什么清咽利喉吧。

1、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排骨,葱,姜,料酒,盐。做法:莲藕去皮洗净切片。排骨洗净,入沸水锅中焯烫出血沫捞出,冲洗干净。将排骨和莲藕放入煮锅,加水没过排骨莲藕。大火烧开,放姜、料酒,转小火炖煮2个小时左右,放适量盐,撒上葱末即可。

清咽利喉的汤

2、银耳莲子汤

材料:银耳,莲子,枣子,枸杞,冰糖各适量。做法:银耳用清水泡开,将底部泛黄的硬结剔出,然后撕碎备用。一般就用三、四朵即可。莲子需要中间无芯的,不苦,放置多少随自己喜好。汤锅放清水,水要一次放够,要留出蒸发的余地,煮的过程中间不可加水。将银耳、冰糖(三两左右)、枣子、枸杞放入冷水中,开火,加热,煮沸,一定要不断搅锅,防止银耳胶质粘锅,煮开后,关小火熬煮,也要不断搅锅。莲子易熟稍后放入。开锅后继续熬煮,直到银耳胶化,汤粘稠即可。

清咽利喉的汤

3、牛蒡汤

做法: 牛蒡洗净,用粗布薄薄擦去外皮,切厚片;雪耳用水泡发,去蒂,撕成大小适中的块状;胡萝卜洗净,切块;无花果洗净备用;光鸡洗净斩块,汆水捞起;将8碗水倒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功效:清热解毒、润肺利咽、提高身体抵抗力。

用于清咽利喉的食物

1、生梨

梨子润肺润喉效果众所皆知,梨膏糖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梨,有研究表明,梨提取物有镇咳化痰效果。如果是感冒引起喉痛,吃梨还有补充水分的效果。秋季正是梨上市时,不妨适量吃点,预防喉痛。梨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饮汁或切片煮粥、煎汤服均可。梨、蜂蜜及水熬成的雪梨膏和冰糖梨水都是简便易做的清咽利嗓饮品。

2、莲藕

立秋过后,鲜藕成为人们家宴的必备菜之一。中医认为,生藕甘、寒、无毒;熟藕甘、温、亦无毒。藕是一种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健康食材,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藕可以用来榨汁和生吃,而炖汤、熬粥或凉拌都是不错的熟食选择,但是如有咽喉不适,油炸的藕盒不建议食用,油炸食物属于热性,干而燥热对咽喉的修复不利。

3、银耳

银耳味甘,性凉,具有排毒养颜、滋润咽喉、润肺祛燥、补脾开胃的效果,我们可用银耳炖煮冰糖、银耳煮莲子等等,从而排出体内的火气和毒素;另外,银耳的胶原蛋白和果胶极其丰富,可和人体中的弹性蛋白相结合,起到润肤养颜、美白肌肤、维持皮肤弹性的作用。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日后即可好转。

清咽利喉的饮品

1、石斛茶

材料:石斛15克,麦冬10克,绿茶叶5克。做法:将石斛、麦冬和绿茶洗净一并放入茶杯内,开水泡茶。功效:石斛茶能养阴清热,生津利咽。主理虚火上升、神疲体倦、眼燥目赤、口渴、口腔溃烂,尤其适合熬夜一族治虚火上炎。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小贴士: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功能主治:养胃阴,生津液,滋肾阴,清虚热。主治胃津不足,口中作渴,唇燥咽干,舌红少津;或肾阴虚亏,虚热内发,腰软乏力,头晕眼花,视力减退,舌红少苔。

2、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切碎,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不拘时频饮。每日1~2次,每次1个。具有清肺化痰、润喉的功效。

3、桑菊杏仁茶

桑叶、菊花、杏仁各10克,冰糖适量。将杏仁捣碎后,与桑叶、菊花、冰糖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具有清热疏风、化痰利咽的功效。

4、双根大海茶

板蓝根15克,山豆根、甘草各10克,胖大海5克。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2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尤适宜慢性咽炎伴咽喉疼痛明显者。

5、清音茶

胖大海5克,蝉蜕3克,石斛15克,水煎代茶饮。具有养阴润喉、利咽的功效,尤适宜慢性咽炎伴声音嘶哑者。

6、橄榄茶

取橄榄2枚,绿茶1克。将橄榄连核切成两半,与绿茶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代茶饮。尤适宜慢性咽炎伴咽部有异物感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吃什么能保护牙龈

上一篇:

强筋壮骨的食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