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中旬起,我国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伏天”,人们稍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或者买来止汗剂止汗。中医却认为,汗还是让它流出来的好,而且最好能主动出点汗。
汗还是流出来好
进入夏季,人们的阳气全都浮越在外,应该外散,充分地接受阳气,所以正常出汗尤为重要。出汗不仅能调节体温,而且能滋润皮肤,排出部分代谢废物。若刻意控制出汗,汗出不畅,热散发不出去,则很容易发生中暑,对身体有害无益。
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 夏季大家都在用空调,室内温度凉爽自然不会出汗。但中医认为人体的腠理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腠理就会闭合,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非常炎热,身体的腠理又一下子张开。如此一来,腠理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就会扰乱人体内阴阳的气机。
不建议使用止汗产品 止汗类产品通常由铝盐或类似成分、低浓度的甲醛(安全范围内)等原料制成。原理是其中的铝盐与汗水结合膨胀,在皮肤表面覆盖,抑制汗腺的分泌,但大部分产品不能抑制汗的生成。所以这种局部外用的止汗产品,只是起到对汗的短暂收敛效果。由于汗出不畅,有的人会因此中暑,或出现过敏以及皮炎等。如果确是多汗症可以适当使用止汗产品。而非病理性的多汗,只是生理性出汗,则不要盲目止汗。
不动就出汗可能是气虚
有些人的异常出汗可能是病态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如吃饭喝水或是上几层楼,大多数人都不会大汗淋漓时,有的人却已是汗流浃背,浑身疲乏。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气虚的表现。
那些自汗的人,往往汗“固不住”,特别是脾胃气虚的人,气虚不能固摄阴液,更易汗外泄,还会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因此,气虚的人在“伏天”更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空气清新之处散步、做操等,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调节饮食,可适当多食用健脾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小麦、莲子等。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等穴位以健脾益气。
止汗不如主动出汗
中医认为,夏天自当汗出,汗出则气机得以疏泄,此为夏季的自然之道。“动汗”是最好的出汗方式。“动汗”即通过有效的运动来出汗,一般来讲,活动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状态。
最适合出“动汗”的运动项目是有氧运动。青年人可选择慢跑、打球、轮滑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出汗程度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自身感觉舒服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液。“动汗”开始的时间以傍晚为宜,此时不仅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好,阴阳相对平衡、气血流畅、不易受伤,外界环境也非常适宜——夕阳斜照、微风拂面、气温适宜。
“动汗”的时间以三四十分钟为好。“动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可以喝白开水,水温最好与运动后体温相当,以减少对内脏的影响。且饮用时宜少量多次。
(衣晓峰 李小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