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季节,天寒地冻,约三五好友,去吃火锅,还能唱着小歌,岂不乐乎!来自火锅的幸福感在这个冬天迅速蔓延。看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沸水中翻滚的肥牛和羊肉片,无不道出人们心中的急切,那就是赶快下筷,生怕晚了夹不到。年底了,聚会时一起吃火锅十分热闹,然而在欢欢喜喜之后,吃完很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嗓子痛,严重时会咳嗽。吃火锅是有讲究的。
保护口腔与胃肠道
吃火锅的食材选择很讲究,我们在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舌头、口腔和胃肠着想,因为他们怕烫、怕冷又怕负载过多。有人爱吃辣火锅,所谓无辣不欢。的确,适当的辛辣能够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但不能摄入过量。研究表明,胃肠道的许多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以及痔疮的发作都与饮食太辣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调味料如沙茶酱、辣椒酱,对胃肠刺激大,有胃肠疾病的人,应尽量少用,有咽喉炎症、气管炎症和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辣味调料也应少用或不用。
吃火锅前可以喝点酸奶“打底”。酸奶可以给胃黏膜加上一道“保护层”,预防火锅的油腻,可以有效抵抗致病菌的侵袭。专家还建议,胃不是特别好的人如果嫌酸奶比较凉,也可以先喝点火锅清汤或菌菇汤,可起到暖胃作用。
看着锅中的美味,千万不可心急,食物涮出来后晾凉再吃。一般来说,从火锅中捞出的食物温度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口腔和食道等消化道黏膜。经常吃滚烫食物的人总会口腔溃疡,食道癌的发病几率也要高出许多。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晾凉后再吃。
吃火锅时间也不宜过长,尤其是在冬天,火锅很容易吃上两三个小时。如此长时间“作战”,对胃肠道的耐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它容易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慢性胰腺炎等疾病。
另外,不宜“冷热交替”,热辣的火锅配上冰爽的啤酒或饮料增大了对牙齿和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吃不消就会出现胃痛,甚至胃出血。因此,最好喝常温的蔬果汁等饮料。
吃火锅要讲顺序,荤素搭配要均衡
好久没吃火锅,不吃上几盘肉就不痛快,蔬菜只是随便吃几口。这种方法很不可取,容易摄入大量的脂肪。如果经常这么吃,瘦身就只成了假想。肉类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摄入过多极易引起消化不良和上火,引起牙龈肿痛、口臭、嘴上起泡、口舌生疮。
为了防止发胖,涮火锅的顺序很有讲究,最好的顺序是先涮薯类和蔬菜,先将胃部填充一些,再吃肉类,蔬菜的量至少要在肉的两倍以上。吃肉时搭配一些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解毒和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香菇、莲藕、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这样,荤素配比均衡才可以合理利用食物的营养,减少胃肠负担,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另外,叶类蔬菜切忌长时间放在火锅里煮,在沸腾的汤中稍加焯烫就可夹出。煮时间过长会增加营养流失,也会失去蔬菜鲜嫩的口感。半熟的肉虽然肉质滑嫩,但可能会含有未被杀灭的细菌,引起胃肠感染。因此,一定要将肉煮至彻底熟透再吃。
慎喝火锅汤
火锅汤里会聚了各种肉片、鱼丸与蔬菜等其他食材的鲜美,在涮完火锅后,很多人都喜爱喝上几口,品尝那无尽的回味。然而,火锅汤确实不宜多喝。
牛羊肉、海鲜和蘑菇等,含有大量可引发痛风病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嘌呤,如果再喝点啤酒,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积,容易导致痛风。汤里的嘌呤含量比肉类还要高得多,所以火锅汤被称为“超级杀手”,痛风、尿酸高的人不宜喝火锅汤。
火锅汤中的脂肪也不少,哪怕锅底是清汤,涮肉之后也会有很多脂肪跑到汤里。如果是用白汤、骨汤、红油汤做锅底,脂肪含量会更高。涮过蔬菜的汤中还会有残留的农药、亚硝酸盐、草酸等成分。涮后的汤里还有较高含量的钠离子,因此肾脏病、高血压的人也要小心。
如果实在无法抗拒,那么就在刚开始涮煮时间比较短、涮煮材料比较少的时候喝。已经煮了一两个小时的火锅汤,还是不喝为好。(本报见习记者 牟一
)
《中国科学报》 (2012-12-15 第6版 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