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介绍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大蓟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野生品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栽培品种在栽种第3年采收。
1. 大蓟草茎圆柱形,直径0.5至1.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棱,被灰白色毛;质松脆,断面黄白色,髓部白色,常中空。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叶上、下表面有白色毛。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总包枯黄色,苞片披针形,4至6层,冠毛羽状,黄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2. 大蓟根长纺锤形,扭曲,长5至15厘米,直径约0.2至0.6厘米。表面暗褐色,有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料粗糙,气特异,味微苦、涩。以条粗、芦头短者为佳。营养分析1.中医学认为大蓟性味甘、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的作用。
2.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
3.大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相关人群脾胃虚寒者禁服。制作指导1. 上部之咯血、吐血,衄血,下部之尿血、便血、妇女崩漏等,均可与小蓟、侧柏叶、山栀、大黄等同用,以增添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2. 凡热毒疮疡初起肿痛者,可单用鲜品捣敷患处,若治肺痈发热胸痛,咳吐脓血者,可单用本品煎服。
3. 忌犯铁器。
4. 散瘀消肿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5. 个别服药者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加生姜、半夏,可使反应减轻。食疗作用大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能升能降,可散可收;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损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汤火伤等症。其他相关《纲目》云:“蓟犹髻也,其如髻也。”蓟有大、小之分,《本草经集注》云:“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
故枝叶肥大名大蓟。又《纲目》云:“曰虎,曰猫,因其苗状狰狞也。曰马者,大也。牛蒡,因其根似牛蒡根也。鸡项,因其茎似鸡之项也。千针、红花,皆其花状也。”按,千针即千针草,一般指小蓟而言。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去庞统中箭的地方。沿着古驿道,山间田野的确生长着许多曾为庞统止血的小草,这草支支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