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剩饭剩菜吃法不当中毒!夏季剩饭菜存放之道

2018-12-09 14:33:28浏览:19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家住肥东的李大爷吃后拉了肚子。今早6点多,李大爷因严重腹泻被送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轻度食物中毒,和他
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家住肥东的李大爷吃后拉了肚子。今早6点多,李大爷因严重腹泻被送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轻度食物中毒,和他吃剩菜剩饭有关。

  剩饭剩菜到底能不能留?医生表示区分对待

  对此,医生表示:家中做饭时最好能拿捏住分量,不要有剩饭剩菜。但剩饭剩菜难免会有,这剩饭剩菜要吃要扔也得有所区分:

  1、绿叶蔬菜如果一顿吃不完,就不要怕浪费,心疼也得扔掉。绿叶蔬菜对人体的贡献主要是维生素,而蔬菜中的维生素经过反复加热,很容易被破坏掉,所以剩的绿叶菜营养价值的确不高,而且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在其采摘、运输、存放过程中,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过夜的剩菜,经过一夜的盐浸,绿叶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更高,人食用这些食品后容易中毒。

  2、凉菜最好也当餐吃完,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未经加热,很容易感染细菌,保存不当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3、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夏天剩菜怎么保存?四个小窍门

  建议大家不用留剩饭剩菜,但如果做得实在太多吃不完,怎么保存呢?尤其是夏季天热很容易就食物腐烂,怎么存放剩菜剩饭才健康?

  1、将剩菜集中放在冰箱上层。当天没吃完的剩菜收到乾净保鲜盒里,应该集中放在冰箱里一个固定、一打开就容易看见的地方(如:冷藏室最上层),并尽量隔餐或隔天吃完。

  2、剩菜剩饭应及时换装到保鲜袋、铝箔或者食品专用容器中,放入冰箱保存。任何食品,在室温下放的时间越长,微生物的“基数”就越大,越不安全。

  3、剩菜在冰箱中的降温速度也很重要,如果冰箱里东西太满,制冷效果不足,或者菜肴的块太大,冷气传入速度慢,放入的菜很久难以降温,同样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夏天应适当调高冰箱的制冷强度。

  4、绿色蔬菜大多含有硝酸盐,该物质容易被氧化,产生致癌物。尤其是餐厅里烹饪的蔬菜,重油、重盐,如果反复加热或长时间保存,有害物质会大量生成。凉拌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能持久存放。

  但有的剩菜就是不宜吃,吃了等同给自己“下毒”

  1、生豆浆

  致命毒素: 皂素

  致使机理:由于生大豆中也含有毒成分,因此,如果豆浆未煮熟时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将豆浆加热至80℃左右时,皂素受热膨胀,泡沫上浮,形成“假沸”现象,其实此时存在于豆浆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并没有完全破坏,如果饮用这种豆浆即会引起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出现胃肠炎症状。

  解毒方法: 为了防止饮用生豆浆中毒,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

  2、新鲜木耳

  致命毒素:啉类光感物质

  致命机理:鲜木耳含有一种啉类光感物质,它对光线敏感,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引起日光皮炎,个别严重的还会因咽喉水肿发生呼吸困难。

  解毒方法: 不可食用。

  3、发芽马铃薯

  致命毒素: 茄碱

  致命机理:马铃薯是家庭餐桌上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但它含有毒成分茄碱(马铃薯毒素、龙葵苷),马铃薯全株都含有这种毒素,不过,各部位含量不同,成熟马铃薯含量较少,一般不引起中毒,而马铃薯的芽、花、叶及块茎的外层皮中却含有较高的茄碱,马铃薯嫩芽部位的毒素甚至比肉质部分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或因贮存不当而出现黑斑的马铃薯块茎中,都含有极高的毒性物质。

  解毒方法:为了防止马铃薯中毒,我们可将马铃薯贮藏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发芽。吃时,如果发现发芽或皮肉呈黑绿色时,最好不要食用。

  4、剩菜

  致命毒素: 亚硝酸盐

  致命机理:青菜中的荠菜、灰菜等野菜都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可将人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阻止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从而引起组织机体缺氧,使人发生中毒。

  解毒方法:那么,怎样才能预防亚硝酸盐中毒呢?其实很简单,一定要让家人食用新鲜菜,煮熟的菜不宜久闷存放,腌菜应在腌制一个月以后洗涤后才可食用。

  5、四季豆

  致命毒素: 皂素

  致命机理: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

  解毒方法: 为了防止出现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将四季豆煮透、煮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常见中药零食的“禁”与“宜”

上一篇:

剩菜保存有讲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