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2019-06-04 11:07:32浏览:8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1. 婴幼儿肺炎有什么早期症状2. 婴幼儿肺炎如何治疗3. 婴幼儿肺炎如何护理二、婴幼儿肺炎有什

文章目录

一、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1. 婴幼儿肺炎有什么早期症状2. 婴幼儿肺炎如何治疗3. 婴幼儿肺炎如何护理
二、婴幼儿肺炎有什么危害三、婴幼儿肺炎如何预防

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1.1、发烧

小儿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宝宝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但同时也应该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1.2、咳嗽和呼吸困难

判断宝宝是否患肺炎还需看宝宝有无咳、喘和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

1.3、精神状态

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昏睡、抽风,少数患儿可出现谵语则说明孩子病得较严重,得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1.4、食欲

得了肺炎食欲会显着下降,小儿得了肺炎,不吃东西,或一吃奶就哭闹不安。

1.5、胸部声音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细心的家长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着时听听他的胸部。肺炎患儿在吸气时会听到“咕噜儿”、“咕噜儿”的声音,医生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2.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2.2、抗生素

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

2.3、对症处理

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对症处理,如烦躁、惊厥者及时进行镇静、止痉体温不升者应保温等。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及睡眠。室温应保持在20 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为宜,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液体及营养。肺炎急性期,特别是发热的孩子,通常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宜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可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以防发生呕吐。恢复期病儿可逐渐过渡到营养丰富的饮食。

注意翻身、拍背:勤为孩子翻身、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同时利于痰液排出。婴幼儿肌肉力量较弱,自主咳嗽排痰能力较弱,家长可将手背拱起呈空心状,适度上下、左右拍打孩子的背部,增加震动使痰更容易沿着气管排出来,以利于康复。

婴幼儿肺炎有什么危害

1、呼吸衰竭

小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紫绀,呼吸早期加快,重时减慢,有呻吟呼吸和呼吸节律改变。重危时心率加快或减慢,并可出现昏迷和抽搐。

2、心力衰竭

发病时小儿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和发绀、心率加快、18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肝脏增大,下肢浮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利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治疗。

3、缺氧性脑病

肺炎呼吸困难缺氧重时,小儿呕吐、头痛、嗜睡或烦躁不安,继之昏迷惊厥。

婴幼儿肺炎如何预防

1、常喝水

俗话说的好,白开水治百病,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多喝水对于疾病的预防还是很有效果的。

2、室内空气

空气往往是传播和制造疾病的最佳场所,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空气环境不洁净造成的。

婴幼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3、注意饮食

病从口入,尤其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身体的抵抗能力还不够强,如果饮食不合理或者食物不洁净很容易造成孩子生病,引发肺炎等各种疾病。

4、远离病源

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应少带孩子串门,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家里有人患感冒则应减少与孩子接触。

5、增减衣物

作为家长,应该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当孩子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不要让孩子在出汗的情况下突然到冷空气中,这些都是做家长的应该注意的。

6、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才是预防疾病的王道,不论是大人或者孩子,但是孩子仍然有区别于大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不同的锻炼方式,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每天适当的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肺结核如何防治

上一篇:

哮喘患者的饮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