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肺大泡怎么办

2019-06-04 14:18:21浏览:3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肺大泡怎么办1. 肺大泡怎么治疗2. 什么是肺大泡3. 肺大泡的治疗偏方二、肺大泡怎么护理三、肺大泡吃什么好肺大泡怎

文章目录

一、肺大泡怎么办
1. 肺大泡怎么治疗2. 什么是肺大泡3. 肺大泡的治疗偏方
二、肺大泡怎么护理三、肺大泡吃什么好

肺大泡怎么办

对于较局限的肺大泡,病人如无明显症状,不必急于考虑外科治疗,可随诊观察,有的病人可因小支气管阻塞消除,肺大泡也可随之消失。小儿肺炎后所产生的肺大泡,在肺炎治愈后也多可自行消失,这类肺大泡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肺大泡已较长期存在,而又明显影响呼吸功能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肺气肿产生的肺大泡,自行消失的可能性较小,肺大泡对肺的压迫更能加重病人的负担,因此应当早行外科手术将大泡切除,以解除对肺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存在着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亦非手术禁忌症,我院曾有三例肺大泡病人,同时有肺原性心脏病,经外科手术切除肺大泡后,心力衰竭很快好转,呼吸功能亦得到明显改善。

肺大泡外科治疗的原则,是既要解除大泡的压力,又要尽可能保存有功能的肺组织,不可轻易进行肺切除术。

肺大泡指大泡性肺气肿,是一种局限性肺气肿。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相互融合而形成,一般继发于细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气肿和肺结核,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粘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引起肺泡内压力增高。

在正常情况下,肺泡间有侧支呼吸,虽有支气管部分阻塞,肺泡内压力不致过高,但在炎症状态下,肺组织也有损坏,肺泡间的侧支呼吸消失,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致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

小的肺大泡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泡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泡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泡可逐渐增大。肺大泡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泡,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泡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在肺大泡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3.1、核桃树枝佛耳草焊菜方

猕猴桃浸膏方:用核桃树枝、佛耳草、草焊菜各,煎煮浓缩成20ml,加糖适量。每次10ml,日服2次,15日为1疗程。

3.2、茄棵花生秧方

用秋后不再结茄子的茄棵,晒干打碎,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花生秧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两药制剂按1∶1混匀,加淀粉压片,每片含生药3。3g。每次服10片,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

3.3、猕猴桃浸膏方

新鲜猕猴桃全果,水煎煮,制成浸膏片,每片0。3g(相当生药2。2g),每日2~3次,每次4片。

肺大泡怎么护理

1、注意保暖。肺大泡患者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务必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尽量避免羽绒服或者是皮草、貂等衣物。患者本身就有喘息苦难的问题,如果在患病的时候,吸入了羽绒服或者衣服上的毛毛,会堵塞患者的呼吸管道,加重病情。尽量穿纯棉衣服,保暖的同时还不会影响健康。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新鲜的水果蔬菜的摄入能够保证患者的微量元素以及营养物质,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造成并发症的侵袭。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比如豆制品、鸡蛋等,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身体机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3、住的地方保持干燥通风。潮湿的环境会造成患者的身体免疫机能下降,给各个疾病的侵袭造就了良好的条件。尽量避免养宠物,防止患者在患病的时候吸入动物的毛发出现呼吸急促问题。

肺大泡吃什么好

1、银耳羹

银耳10克,大枣7枚,冰糖适量。将银耳用水泡发切碎,大枣去核,同煮1小时,加入冰糖适量,分早晚二次全部服用。有补益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干咳少痰,喉痒咽干,神疲气短等肺气虚证。如长期服用可减量,用银耳3克,大枣3枚,煎煮方法同前,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软化血管,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2、杏仁豆腐

杏仁5克,豆腐50克,将杏仁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去皮,再加水200毫升磨成杏仁浆,煮沸10分钟后放入豆腐,再煮沸后加入冰糖适量。有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种种咳嗽气喘症。

3、燕窝羹

燕窝3克,冰糖10克,将燕窝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加入冰糖,放入碗中,蒸气30分钟。有养阴润肺,益气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的咳嗽气喘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急性肺炎严重吗

上一篇:

慢性肺炎有什么症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