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乙肝吃什么中药

2019-06-04 21:30:33浏览:43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乙肝吃什么中药1、对“澳抗”有抑制作用经过对“澳抗”体外抑制试验的研究,大黄、胡黄连、地榆、贯众、连须、肉桂、麻黄、金

一、乙肝吃什么中药

1、对“澳抗”有抑制作用

经过对“澳抗”体外抑制试验的研究,大黄、胡黄连、地榆、贯众、连须、肉桂、麻黄、金钱草、虎杖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明沙参、昆布、桑寄生、黄柏、女儿茶、苦丁茶、石榴皮、柴胡、独活对“澳抗”有明显抑制作用。

2、利胆退黄

茵陈自古以来作为治疗黄疽的良药。具有解毒退黄,保肝护肝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主要能诱导肝脏酶系统增加对胆红素的吸收、结合和排泄能力;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并有抑菌作用。目前常与桅子、黄芩的提取物制成“茵桅黄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疽型肝炎,包括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其他利胆退黄的药物还有:桅子、大青叶、金钱草、大黄、田基黄、赤芍、郁金、姜黄、黄芩、黄柏、虎杖、鸡骨草等。

3、降低血清转氨酶

五味子用后可使血清转氨酶迅速下降,其中慢性肝炎的降酶率较高,并有护肝、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其他降转氨酶的药物还有:板蓝根、龙胆草、黄苹、败酱草、水飞蓟、垂盆草、连翘、风尾草、田基黄、虎杖等。

4、抗乙肝病毒

蚤休、北山豆根、虎杖、大黄、赤芍、丹参、何首乌、野菊花、仙鹤草、黄芪、仙茅、板蓝根、双黄连、黄岑、苦参、猪苓、香菇等。

二、治疗乙肝的3种食疗偏方

乙肝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一些食疗方来辅助治疗,那么哪些食疗方能帮助乙肝患者呢?

1、疏肝汤

功效:疏肝和络,活血祛淤,清热祛湿。组成:制厚朴3克,妙枳壳4克,龙胆草9克,制香附9克,黑山栀9克,炒川芎4.5克,大腹皮9克,五灵脂9克,木贼草9克,陈香橼皮9克。

主治:胁痛。二胁掣痛,脘长映背,溲黄,苔腻,脉细。用法:水煎服。

2、茯苓粥

做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功效:起到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

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神的乙肝患者3、栀子粥

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用量:2~3天为一疗程,功效:清热泻火。

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患者。

三、乙肝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乙肝,相信我们大家并不陌生,乙肝是肝病的一种,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乙肝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要了解乙肝的症状,才会有效的发现乙肝,不至于延误病情,那么乙肝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1、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2、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

3、肝区疼痛

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

4、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

5、全身症状

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疸肝炎症状

上一篇:

乙肝的治疗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