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甲肝有抗体吗
1、甲肝有抗体吗
甲肝有抗体,甲型肝炎抗体是针对甲肝的一种特异性抗体。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为一直径为27-32nm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或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体检测。临床上用的最多的是用ELISA方法查抗-HAV抗体。
2、甲肝抗体检测阳性表示有两种可能
2.1、急性感染或复发
抗IgM抗体是感染甲肝病毒后最早出现的抗体,约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其检出阳性表示新近感染,即甲型肝炎早期,是急性感染的标志。抗IgG抗体为晚期感染的指征,在感染早期为阴性,在急性后期和恢复期则为阳性。
2.2、既往感染或者接种过疫苗,现在已有抗体
抗IgG抗体是保护性抗体。如果抗IgM抗体阴性,那么抗IgG抗体阳性则提示既往曾经感染甲肝,但现在已经治愈或接种过甲肝疫苗,对甲肝有免疫力。
3、甲肝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3.1、抗-HAVIgM
之前的血清转氨酶升高(ALT)在第一周,最高效价为阳性,而最高滴度的黄疸期或峰的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持续2-3个月团:在3-6个月之后消失再感染免疫应答的记忆病,不抗HAVIgM。
病后近期复发仍可呈阳性。抗-HAVIgM是急性甲型肝炎感染的标志,其检测方法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甲型肝炎的一种可靠方法。
3.2、抗-HAVIgG
在病后1个月开始升高剸3-4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剸,1年后仍保持较高水平,持续数年至10年,病后的牢固免疫可持久存在。甲型肝炎不转变成慢性,无慢性携带状态,患甲型肝炎孕妇不传染给胎儿。
甲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肝炎应注意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亦应注意避免过度脑力劳动。急性重症肝炎应卧床休息。病人应保持良好心态。
营养: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糖类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恢复期要避免进食过多。禁酒,不饮含有乙醇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2、药物治疗
甲型肝炎不转变为慢性,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病程中禁用任何肝毒性的药物如吗啡、氯丙嗪等。
3、急性重症肝炎治疗
注意监护,补充足够的热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积极治疗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输注新鲜血浆及清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
甲肝是如何来的
甲肝病毒是导致甲肝的病原体,而传染源就是感染甲肝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显性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排毒自感染后2-4周开始,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
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典型的粪—口传播方式:病毒随大便排出体外,再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口中。例如,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或洪水季节导致粪便污染水源或用粪便浇灌蔬菜、瓜果。
一旦易感者吃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未经煮沸的受污染饮水或煮熟的食物,或生食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尤其是在地震、洪水等特殊情况下更容易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因此,建议人们尽量尽量不吃生食,不饮生水,避免共用碗筷,共用的食具要经严格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