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甲肝的主要症状

2019-06-05 18:21:50浏览:2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甲肝的主要症状1. 甲肝的主要症状是什么2. 甲肝做哪些检查确诊3. 甲肝能治愈吗二、甲肝怎么预防三、甲肝有什么危害

文章目录

一、甲肝的主要症状
1. 甲肝的主要症状是什么2. 甲肝做哪些检查确诊3. 甲肝能治愈吗
二、甲肝怎么预防三、甲肝有什么危害

甲肝的主要症状

1.1、体重减轻

这是甲肝患者的一种症状,一些人在得了甲肝后,会有这类症状出现,判断体重减轻,应根据平时的体重,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发病后饮食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机体蛋白、维生素、脂肪等合成功能障碍,代谢亢进,全身性消耗等。如明显消瘦,则见于长期有慢性肝病、肝硬化者。

1.2、发热

人们在得了急性病毒性肝炎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会有发热的症状出现,所以人们对甲肝常见的症状都有哪些要清楚,如:黄疸前期及黄疸早期有发热及明显的全身症状,黄疸达高峰后发热减退,症状明显好转。

1.3、疲倦乏力

人们在得了甲肝后,患者还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症状表现,这种症状的程度一般与肝病的严重程度一致,并随肝炎的好转而逐渐减轻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感觉工作不能持久易疲乏,工作效率减低。较重者感觉,全身乏力,两腿沉重,稍行动便觉全身软弱无力,不能支持。

2.1、蛋白代谢功能实验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标。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2.2、特异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HAVIgM是确诊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灵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阳性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若阴性可以排除。

2.3、血清酶测定

于黄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开始升高,血清胆红素于黄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胆红素达高峰之前,一般在黄疸消退后1至数周恢复正常。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

2.4、色素代谢功能测定

常用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尿三胆检查。黄疸型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者升高更显着,同时伴有ALP及r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无黄疸型可选用腚青绿(ICG)滞留试验或磺溴酞钠滞留试验,有助于诊断。

与乙肝的慢性化不同,甲肝以急性肝炎为主,发病比较急,病程短,对肝脏的损害也并不严重。由于甲肝无慢性化,具有自限性的特点,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数(80%以上)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内完全治愈。所以,甲肝是可以治愈的。

此外,甲肝患者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者也极为少见,重型肝炎仅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

据了解,甲型肝炎的治疗以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患者早期需要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明显减退。而急性黄疸型肝炎最好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甲肝怎么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可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维持35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甲肝有什么危害

1、由于甲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很容易引起集体单位爆发感染,感染甲肝后就要进行隔离,少则21天,完全康复需半年,一直到完全康复为止,甲肝给您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心理负担。

2、对肝脏的损伤,甲肝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让肝炎的病毒复制到肝脏上。这也是很基本的一种危害,当肝细胞受到损害就会让患者感到发热、厌食的现象出现,肝脏还会有疼痛感出现。

3、在妊娠时期患有甲肝,早期会导致流产,晚期的时候会造成早产,而且还会出现大出血。妊娠后期感染甲肝病情是很严重的,严重时会对胎儿造成死亡。

4、影响身体其他器官

大家在患上甲肝这种疾病后,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导致甲肝病毒侵犯其他器官,如甲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甲肝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上一篇:

甲肝和乙肝的区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