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甲肝潜伏期会传染吗

2019-06-05 18:30:40浏览:1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甲肝潜伏期会传染吗1. 甲肝在潜伏期会传染吗2. 什么是甲肝3. 甲肝潜伏期有多长二、甲肝传染途径是什么三、怎样预防

文章目录

一、甲肝潜伏期会传染吗
1. 甲肝在潜伏期会传染吗2. 什么是甲肝3. 甲肝潜伏期有多长
二、甲肝传染途径是什么三、怎样预防甲肝

甲肝潜伏期会传染吗

甲肝潜伏期患者也是甲肝病毒的传染源,只是暂时还没有甲肝症状而已。因此,这对我们预防甲肝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饮食卫生,杜绝不良饮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这是很有必要的。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

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至6周。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人们在感染了甲肝病毒后,患者并不会直接出现甲肝的症状,因为甲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甲肝病毒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感染上甲肝后,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因此大家知道甲肝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后,一定要避免自身感染甲肝。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感染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后通常4周左右出现症状,潜伏期为15~45日(均匀30日)。

甲肝是由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疾病,甲肝潜伏期为15~45日,均匀30天。感染HAV后,在潜伏期最后10天的粪便中排出病毒,多数至发病后2周排毒停止,不过甲肝传染性和其危害性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人们应积极预防甲肝,而一旦感染了甲肝就需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危害自身健康及传染给他人,造成甲肝流行。

甲肝传染途径是什么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2、水源传播

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3、食物传播

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

怎样预防甲肝

1、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2、不要到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3、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4、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6、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失去活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肝功能不好有什么症状

上一篇:

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