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甲肝病毒存活时间
1、甲肝病毒存活时间
甲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秋冬大量上市的水产品有关。毛蚶、醉蟹等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都发生于冬春;早春甲型肝炎增多,可能与春节期间人口流动频繁有关。甲型肝炎的流行每7年1个循环,并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调查表明,甲型肝炎病毒在哪个季节流行与它在环境中存活能力有关。
在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含甲醛或氯的去污剂都可将它灭活。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在流行季节里对本病扩散具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水即使用常规氯浓度亦不能杀灭病毒;水源清洁但水管通过的地区被污染,仍可发生传播。潜伏期内的饮食、保育、卫生人员和爱喝生水、吃生贝类,都是引起非季节性广泛流行的重要条件。
2、什么是甲肝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1973年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 (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
3、甲肝病毒的传染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长期携带病毒者极罕见。
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如毛蚶等)、食具等的传播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
甲肝病毒的特点
甲肝病毒是一种微小的核糖核酸病毒,为肠道病毒72型,呈球形,病毒颗粒无囊膜,系对称的20面体,直径约27-32纳米,含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基因组,长度为9487个核苷酸,仅有1个血清型。
甲肝病毒含有3个主要的结构性多肽,分子量从32736-21824原子质量单位,后来证实尚有第四个多肽,约24800原子质量单位。这些多肽形成紧密的蛋白质衣壳,并含有甲肝病毒的核糖核酸,此核糖核酸具有传染性。甲肝病毒在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必两种颗粒,在免疫学上二者无区别。氯化铯中主峰密度1.33克/毫升,沉降系数为156-160S。
由于甲肝病毒的体外培养不产生细胞病变而且人体感染甲肝病毒,肝细胞的病理损害与病毒抗体几乎同时出现,并伴有排毒量减少,因此认为肝脏损害主要由于免疫病理作用,而不是甲肝病毒直接的细胞病理作用。
甲肝病毒可感染狨猴和猩猩,恒河猴和红面猴也可受染。福尔马林、氯、紫外线及加热煮沸,均可使其灭活。
甲肝病毒的预防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共用餐具。
2、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
3、便后厕所要冲洗干净。
4、保持宿舍、教室等周围环境卫生。
5、见习、实习结束时手和用具要冲洗干净,必要时消毒。
6、火锅味美,吃时用料要烫熟,海鲜类更要多煮片刻。
7、烧烤可口,用料大多是冰冻,用时须谨慎。
8、学院周围饮食摊点大多无卫生许可证照,用餐吃东西要慎重。
9、避免接触传染源,有可能接触者要及时报告。
10、可到防疫站接种甲肝疫苗。
11、自觉学习甲型肝炎防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