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1、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
一旦因结石嵌顿而有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将有经常的钝痛,并有阵发性加剧,且80%的患者可有恶心呕吐。
25%伴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在发作时还有轻度黄疸,而如结石进入胆总管,黄疸之发生率可高达60%。故在剧烈的胆绞痛后出现深黄疸者,大多表示胆总管内有结石阻塞。但有时也可能虽有结石存在而无疼痛或黄疸出现。
此外,慢性胆囊炎患者还可以有两种特殊表现:风湿性的关节痛,特别在颈、背及其他关节,据说是一种特殊的慢性中毒现象;心脏症状,如心前区痛、心悸、气促等,有时极似心绞痛。
2、什么是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胆石症(胆结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胆石症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又可诱发胆石症,两者关系密切,常为并发。
3、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机制
胆囊炎、胆石症(胆结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关调查显示,40岁之后,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众多的因素综合,导致胆囊功能减弱,胆汁滞留,这些,就容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石症。胆石症常促发胆囊炎,胆囊炎又可诱发胆石症,两者关系密切,常为并发。
据悉,成年女性的胆石症发病率达12%,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发病率达20%。在有家族成员患病的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显着提高,是普通人群患病率的10倍。尤其是女性、肥胖、40岁以上、多产妇者更易患上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的偏方
偏方一、气滞证: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而痛止。白芍养阴柔肝,合甘草可缓急止痛。恶心、呕吐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伴黄疸者加茵陈;合并胆石症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
偏方二、血瘀证: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五灵脂主入肝经血分,能通利血脉。散瘀止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元胡、乌药,枳壳疏肝行气止痛,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强;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偏方三、湿热证: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利胆;茵陈善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黄芩清热化湿;大黄、枳实通腑泻热;半夏辛开苦降、有助清化湿热;芍药缓急止痛。右胁下痛剧加川楝子、元胡;右胁下触及包块、压痛拒按者加桃仁、赤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旋复花。
防治胆囊炎的办法
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已经证明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可以喝一些中药,效果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