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胆石症的护理常规
1、胆石症的护理常规
1.1、胆石病的发生与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即胆道蛔虫病可发生胆石病。胆石核心70~80%是蛔虫病的病人,治疗要彻底,尽早使用中西医药物驱蛔。间断服用利胆排石药物,消灭肠蛔虫,以预防结石的形成。
1.2、胆石病病人,饮食一定要有节制。定时、定量进餐,不能忽视早餐,因为不吃早餐胆囊会极度收缩,对胆囊不利。每餐不宜过饱。
1.3、节制偏食,易多吃蔬食、瓜果。节制食用干硬、油炸的食物,少吃精、细粮食,少吃高脂肪食物。
1.4、胆石病人,饮食要有禁忌。禁饮酒、辛辣,在服中药期间,忌食绿豆,以免减弱药力。
1.5、讲究个人卫生,不吃有蛔虫卵污染的生菜及其他有污染的食物。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1.6、增强自信心,必须做好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相负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益处。
2、胆石概述
胆石(gallstone)为胆道内形成的结石。胆汁中的溶解成分由于某种原因变为非溶解性,形成结晶或沉淀析出而成结石。根据其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石、胆色素石和以其他成分为主的少见型结石三大类。胆石的形成原因有代谢异常、胆汁淤滞、胆道炎等。
3、胆石症的发病原因
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胆结石的危害
1、急性胆囊炎肝脓肿胆道出血
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等。
2、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
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并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症状,嵌顿于三管合流部的胆石,称之为合流结石,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往往很困难,术后常留有胆管狭窄和瘘管形成等后遗症。
3、胆总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胆管炎和胆管的细菌感染,其次,为胆石性胰腺炎,肝脓肿,败血症,胆肠瘘及胆石性肠梗阻等。
治胆结石的偏方
1、治胆结石症,大金钱草90~250克,水煎服。
2、治胆石症、胆囊炎,用胶布粘上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消化系统的耳穴上。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并在三餐后和临睡前各按压1次,每次15分钟,使耳穴部有病胀感,耳廓有灼热感。
3、治胆石症,玉米须50克,加水煎汤饮、可随时不拘量饮用。
4、治胆结石,虎耳草30克,以米酒与水各半煎,每日1剂,连服3~4周,至结石全部排出。
5、治胆结石,威灵仙60克,每日2次煎水内服。
6、吊南瓜蔓泡水喝可排结石:吊南瓜蔓100克(鲜的加倍),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服用方法:每天泡一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只喝一瓶,须每天换药重泡,连喝3一4天,开始排石,一般为浑浊状尿,有时有小的石粒,当小便有拉丝状液出现,则证明结入全排净,不用再喝药了,忌辣、酒,特别是肥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