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药汤剂煎煮前三不宜

2018-12-09 14:58:03浏览:27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浸泡之前不宜洗   中药煎煮前一般都要经过浸泡,有的人对入口的东西比较注意卫生,将买来的中药放在水中清洗后再浸泡、煎煮。
浸泡之前不宜洗

  中药煎煮前一般都要经过浸泡,有的人对入口的东西比较注意卫生,将买来的中药放在水中清洗后再浸泡、煎煮。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入煎的饮片都是可追溯的,是经过炮制(包括水洗在内的净选)的合格药品。

  此外,水洗会影响疗效。首先,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如多糖、苷类、酸、碱等,若用水洗,会因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其次,有些饮片在炮制过程中会加入醋、酒、蜜、胆汁等辅料以增强药效或降低毒性,而这些辅料都是水溶性的,浸泡前水洗会将这些辅料冲走。再次,有些中药呈粉末状,如蒲黄;还有的在配药时被捣碎,如杏仁、桃仁、龙骨、滑石粉,一经水洗,会使药物流失。此外,车前子等饮片很轻,会浮在水面上,容易被水冲走。

  不用自来水泡药

  自来水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其中必定含有一定量的余氯(一般含氯量均大于0.3ml/L),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可同许多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用自来水浸泡中药,必然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建议用凉开水浸泡中药,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大部分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水在加热过程中,其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得到提高。

  浸泡水温不宜高

  浸泡中药应以冷水(常温)为宜。含挥发油、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为宜;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高分子成分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温浸比冷浸更易浸润和膨胀。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成分复杂,苷与酶多伴随存在,温浸可增加酶的活性,促进苷的酶解,生成苷元或次级苷;而有效成分易水解的药物不宜浸泡。因而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及药物成分、性质的影响,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值得强调的是,千万不能用沸水或水温较高的水浸泡,也不能直接煎煮没有浸泡过的饮片。因为中药饮片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因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尤其是蛋白质会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阻碍了水分的渗入,妨碍淀粉、蛋白质的浸出,也阻碍了中药材内部可溶性成分(有效成分)的浸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秋灸关元壮肾阳

上一篇:

养生保健:秋季腹泻别吃5种食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