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

2019-06-07 17:27:24浏览:44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二、什么是精神分裂症三、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1、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精

文章目录

一、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二、什么是精神分裂症三、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

1、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干预

精神病患者的种种极端行为都源于其极端思想在现世生活中的不能自我控制,或自己因为害怕选择逃避而被这些思想控制,从而受到其极端思想的影响控制而产生的自然反射。因为其思想和行为的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的原因。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其思想心理的治疗。当今社会对精神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是不科学的。药物能起到让精神病患者镇静,短暂的切断其幻听幻觉的状态而恢复到正常的思想状态,但这从根本上不能治愈其精神病的。

我个人认为,当精神病患者神智清醒的状态下,通过对其病因发病状态的掌握,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精神病患者。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2.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2.3、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3、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3.1、遗传因素:根据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

3.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未能作出肯定的结论。

3.3、躯体生物学因素:精神分裂症 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

1、学会放松,劳逸结合。无论做什么都要劳逸结合,否则很容易使得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对于工作和学习压力带来的负担和紧张状态,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保持劳逸结合,不过度的消耗自己的脑力和堆积压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乐观开放,积极向上。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总是这么乐观开放的话,疾病也会离你而去。为了防止人际关系紧张,日常应以宽待人,做到互相理解,不去为生活和工作上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尤其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或从属关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难事,免得过度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不要太过于固执己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上一篇:

精神分裂症吃中药还是西药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