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后天精神分裂症病因
1.1、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
1.2、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受到强烈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未成等生活事件诱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而且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病程的延续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1.3、病前性格特征
本症患儿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在性格偏异或不健全基础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1.4、生物化学因素
一般认为本症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增高,而胆碱能系统受抑制。
2.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
2.2、环境因素
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
2.3、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
做人要有宽广的心胸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目标定得过高,要有一颗平常心,能将功名利禄全抛下,踏踏实实做人,安安静静生活,做到知足常乐。
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与个人的情绪、性格、处境等息息相关。要想预防精神分裂症,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使孩子们过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从而精神崩溃,这就叫“欲速则不达”。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得这种病与此有极大关系。
如果发现自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就要及早找心理医生或自己想办法调整一下,不要等严重到了精神病这一步才去医院。
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有:病人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
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其安排好出院后的生活、工作、学习。
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症状
1、思维破裂
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
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
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4、被害妄想
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
5、言语异常
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
防精神分裂症要注意什么
专业医师指出,临床上导致精神分裂症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大多数都是急性酒精中毒、水中毒等引起的,如果生活中饮食营养障碍可使神经元的高兴性升高,从而就会造成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
所以说在生活中在饮酒、摄入高糖饮食及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时,也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如精神分裂症发作频繁,特殊是在精神分裂症持续状态时,营养素消耗增加,而发作后进食过少,从而才会使得营养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失调。
精神分裂症病人应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脂肪的供应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