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精神分裂症怎么来的
1.1、神经生化研究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中枢多巴胺水平增高,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中枢5-羟色胺水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受体有拮抗作用。中枢谷氨酸水平低下,功能不足。
1.2、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大和沟回增宽。
1.3、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干基因的叠加作用所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一直是本病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许多材料说明,精神分裂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迄今为止还未能发现能决定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因素。
多年来对精神分裂症有着这样的假设,即该病是由于成年早期发生了脑部的病理学改变。这一假说得到Kraepelin的早老性痴呆概念和疾病临床衰退病程的支持。从这一概念设想,大多数的患者在其成年早期发生疾病之前,脑部是相对正常的,而由疾病引起任何脑部的病理改变,会因疾病的进展而变得更明显。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1、被害妄想:大多数患者会有忍受,逃避行为。少数患者也会“先发制人”,主动攻击。在这方面重要的是明确患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即:患者认为谁会伤害他。如果患者目标是家属,应该尽量让家人远离病人,至少不能让他单独在一起。
2、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反应缺乏情绪,情感的缺乏,如对亲属关怀没感觉,严重时对本身的一些利益漠然置之,一般人会感到疼痛。在一般情况下,患者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的表现很冷漠。也可以反映出与周围环境协调情感缺失,没有理由的笑,很难和患者进行沟通。
3、人际交往困难: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经常能发现他们的不同程度与他人正常交往能力丧失。一种情况是由于长期住院,病人的社会技能退化,不与人交流。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因此,缺乏人际沟通技巧,如患者表现出不愿意活动或过度活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表现
1、思维涣散:对精神分裂症来说,最明显的论证之一是精神分裂症者说话漫无边际。前言不搭后语,特别体现在年轻患者的身上。精神分裂症患者说话时经常出现联想散漫,想法会从一条思维转向另一条思维,结果是说话内容越来越游离于主题之外。病情严重时,语句之间便毫无相干。
2、心境的障碍:精神分裂症的心境异常和精神病性的心境障碍很少有相同之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主要有二种心境障碍模式。其一是情感迟钝。这种情感消退经常伴有快感缺乏。快感缺乏是愉快情感的消退,它经常稳定地伴随着精神分裂症。其二是主要模式是不恰当的情感。即产生与情境不相称的情绪言。
3、社会性退缩: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兆是对外部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缺少注意,缺乏兴趣。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一心沉湎于自己的想法中,逐渐减少与环境的接触。总之,他们不和人们接触。这可能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社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