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
1.1、过度劳累
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治疗后感觉病情明显好转,就盲目的做一些重活或者不注意休息,造成体力不支时诱发病情复发,这样会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
1.2、环境不安静
喧闹、嘈杂的居住环境只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得病后,家属应给以同情,为其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或将患者送往幽静的农村进行治疗,以期缩短疗程。
1.3、季节与复发
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多数集中在春秋两季,其原因可能与此期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及气候对人的精神影响有关。国内有研究提示3月和10月复发住院者居多,说明春秋季是复发的高峰期。
1.4、精神刺激
精神病患者多半疑心重,发病后更担心受到社会及家庭的歧视。即使患者痊愈了,有的单位不让上班,同事见他避让,恋人分手,爱人离婚等诸多原因,导致患者不愿面对社会,从而更加孤僻等。
2.1、患者方面
未能遵医嘱服药,例如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持怀疑的态度,不承认有病或害怕药物副作用。
2.2、医生方面
医生往往没有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的指征。往往医生所建议的维持治疗的时间太短或应用过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后者引起令患者十分难受的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医生们极少向精神分裂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在预防复发中的必要性。
2.3、患者家属方面
个别家属生怕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损伤”患者的大脑,将患者“吃傻”,因而不听医生再三的劝说,过早减量或者停药造成患者复发。有的家属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3.1、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
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坚持维持量服药的病人复发率为40%。而没坚持维持量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
3.2、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3.3、坚持定期门诊复查
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
3.4、减少诱发因素
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精神分裂症复发有什么症状
1、身体症状
患者在出现精神病分裂症复发前,一般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原先能自觉服药的患者一旦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服药,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如出现易激惹、冲动、蛮不讲理或敏感多疑、心神不宁、淡漠、孤僻、突然变得多话或对人过于热情等。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昏、无力、心慌、食欲不佳等,但这些主诉常变幻不定、模糊不清。睡眠是反映精神病病情的“晴雨表”,当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失眠或白天也过多卧床不起时,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
2、生活表现出现问题
患者在复发前,日常生活的表现还会出现问题。患者变得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也有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忙着打扮自己。工作能力下降,纪律松散,不负责任,或者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成绩和效率也大不如前。
精神分裂症复发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
2、精神治疗
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该法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3、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着。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4、胰岛素昏迷治疗
对妄想型和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由于治疗方法复杂,需要专门设施和受过为训练的人员监护。由于疗期长等因素的限制,该治疗法现在几乎已被方便、更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5、精神外科治疗
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措施,适应症应从严掌握,仅作为应用其它方法久治无效,危及社会和周围人安全的慢性维治患者的最后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