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重庆开往太原的K690次列车上,旅客廖某突然将自己的行李物品乱扔,就连邻座旅客的行李也未能幸免,同时,不断用自己的头部撞击窗户玻璃,接到报警后,临汾铁路乘警支队的民警迅速将其控制。
回家的路总是辛苦而疲惫的, 闷在狭小的长途车里,拥挤的人群,堵塞的交通,漫长、枯燥的旅途、污浊的空气等等都容易让人烦躁、焦虑,再加上旅途奔波,身心过度疲劳,又得不到及时调节,就可能导致失眠、胸闷等症状,甚至引发“旅途所致精神障碍”。
据临汾铁路公安处负责接警的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由于长时间乘车,通风不好,个别旅客会突发性精神失常,今年春运以来,他们共接受类似报警27件,而且春节过后此案警情占居比例较大。其实,这些当事人多数并没有精神病史,他们患的是“旅途所致精神障碍”,这种病发病急,但经过心理干预后恢复也较快。
旅途所致精神障碍又叫旅行性精神障碍,是旅途中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前受到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过分缺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导致他们的精神、身体功能对环境变动的调节适应能力慢慢损耗以致衰竭,最终出现了精神崩溃、反应失常的急性精神障碍。
旅途精神病患者多数为初次乘车旅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乘客,以农民及打工者居多,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连续不眠时间长。由于列车超员严重,患者所处车厢内空气流通差,大部分患者在硬座车厢无座位,他们或站立或困于一隅,身体活动受限,势必极度疲劳。患者长时间持续无进食或很少,车厢内供水次数少则更导致饮水量的减少,患者身体内环境代谢失常,出现白细胞、血糖等生理指标异常。另外,患者往往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大多是首次出门,随身携带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
害怕钱物丢失是造成旅客精神错乱的重要因素之一。铁路民警特别提醒农民工,春运途中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以免途中操心,导致精神紧张。
临汾铁路民警提醒,春节期间出门打工,最好两人以上同行,遇到问题有人商量,共同解决,在较大火车站停车时可以相互替换下车透透气。乘车前要做好准备,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营养。途中出现身体特别紧张和不适时,可用深呼吸让自己急躁或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必要时可向列车工作人员求助。要善于与人沟通,这样在旅途中可得到别人的帮助。(霍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