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柴羽佳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内蒙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综合评分达到256分(满分300分),超过全国平均分(211.64分),居全国第一;全区报告患病率达4.38‰,超过全国报告患病率(4.33‰),与浙江等7省(区)并列全国第一;在册患者面访率为81.67%,超过国家要求(80%),居全国第一;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等指标也位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精神卫生资源匮乏、工作基础薄弱、整体水平较低。为改变这一局面,从2017年6月开始,内蒙古各盟市均由市领导带队下乡开展地毯式排查。经过3个月的筛查攻坚,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达4.26‰,从全国倒数第4位跃升至全国第12位。同时,各盟市扩大免费送药范围,采取集中送药、送药下基层等措施,切实帮助患者解决“服药难”的问题。
2017年~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与各盟市签订精神卫生防治任务目标责任书,对精神卫生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进行约谈通报;从机构建设、精防办建设、人才培养上建立和完善三级精防体系;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自治区和各级防治重大疾病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全区精神卫生工作综合考评成绩由2016年的全国倒数第2位,跃升到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全国排名第6位。2017年年底,全区12个盟市将精防办转接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配备专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各盟市基层精防医师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签约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创建自治区级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示范区,在自治区、盟市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