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 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30日发布《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指南》提示,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中暑甚至死亡。
《指南》提出,虽然高温导致的不适、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预防的,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死于高温。预防中暑的主要措施包括:大量饮水,饮水应少量多次;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但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等。《指南》还提醒公众锻炼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如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有意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空调。
《指南》强调,婴幼儿及儿童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安排适宜的环境和补充水分,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血液循环不良等药物的人,也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指南》建议,热浪来袭时,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全身乏力、心悸、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指南》就相关症状识别、应急处理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强调自救措施不能替代医疗救治,必要时应及时拨打“120”等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