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舌吻的好处和坏处

2019-06-13 10:41:52浏览:18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舌吻的好处和坏处1. 舌吻的好处2. 舌吻的坏处3. 哪些人不适宜舌吻二、舌吻要注意什么三、舌吻有什么技巧舌吻的好处

文章目录

一、舌吻的好处和坏处
1. 舌吻的好处2. 舌吻的坏处3. 哪些人不适宜舌吻
二、舌吻要注意什么三、舌吻有什么技巧

舌吻的好处和坏处

1.1、预防牙斑和龋齿

和牙膏作用相似,接吻可以预防牙斑和龋齿。接吻可以刺激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含有钙和磷,有效预防龋齿。充满激情的接吻者不容易得牙龈炎。此外,在接吻过程中,唾液的酸碱度是中性的,也能预防牙齿疾病。想要有一口美白漂亮的牙齿,就多接吻吧。

1.2、美容

接吻会同时运动到脸部的29~ 34处肌肉,可以让肌肤的纤维细胞维持良好的弹性,能够预防皮肤老化和松弛,令人保持好气色。

1.3、让你更健美

据统计,接吻每分钟可消耗26卡路里热量,接吻几分钟就等于少吃一碗米饭了。一个快速浪漫的接吻可能要燃烧2到3卡路里的热量,而法国式接吻却 至少要燃烧5卡路里,因为法国人接吻需要张开嘴,舌头进行接触。科学家宣布,要想达到减肥的效果,我们并不需要疯狂接吻。每天只需三个持续20秒的吻,就能让你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2.1、使血压升高

充满激情的接吻持续90秒钟,可能致使血压升高,引起脉搏跳动速度加快。此外,激吻还会增加血液荷尔蒙的水平,减少一分钟寿命。

2.2、传染一些疾病

比如说急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咽炎等受寒引起的疾患。还能传染感冒和疱疹病毒。 口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溃疡。脏手传染的痢疾。开放性肺结核。通过血液传染的病毒感染,像B型和C型肝炎和引发艾滋病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除了B型肝炎,这些病毒不会通过唾液传染,但也不能说百分之百保险,因为保不住哪一方嘴里有小伤口。

3.1、有口臭的人

口臭实际是口腔疾病的一种表现,比如牙龈炎、牙周病。实际口臭的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的酸性及化学物如吲哚美欣,及硫化物等等出现的气味。

3.2、有牙龈炎及牙周病的人

实际前面所说的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等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口腔疾病的表现,在这里具体再说说是强调它的常见性和重要性。牙龈炎、牙周病,口腔粘膜屏障基本都是不完整的,即自身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丧失,不但会向对方传播疾病,自身也会很容易被感染。

3.3、牙龈出血的人

你的牙龈出血,那么就可能传播口腔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并且牙龈出血即表示牙龈或者牙周状态的粘膜屏障破损,也容易感染对方的口腔细菌及传染病。要知道,皮肤及粘膜屏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次层屏障,和铠甲一样,耐防止外界的污染、感染等等!

3.4、口腔溃疡的人

这类人和上面的情况一样,也是存在之类的问题,并且有些严重的溃疡会和肿瘤相混淆。

3.5、牙龈肿痛的人

牙龈肿痛即表示有炎症,本身口腔的致病菌就多,从而增加相互感染几率。

舌吻要注意什么

1、口气要清新

亲吻时,他/她的鼻子距离你的嘴只有几毫米,如果不想伴侣被自己发臭的嘴熏着,吃完大蒜、洋葱、韭菜,喝完咖啡,抽完烟,你都应该漱口,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刷个牙或嚼嚼口香糖。

2、公众场合接吻不好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公众场合接吻,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深爱对方。孰不知,在公众场合接吻,很容易招来旁人异样的目光。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公众场合接吻的礼数。

3、注意全神贯注

接吻时,不要老惦记着对方的丰胸或美臀,真正的淑女,绅士会尽情享受此刻美好时光,首先专心于这一吻。

亲吻时轻柔的爱抚对方脸颊时浪漫的,但绝不是使劲积压人家的脸,紧紧抱住脑袋不放手。完全没有必要把美好的接吻演变成犯罪行为。

4、不要有以下破坏情趣的“不良”表现

不要发出牙齿互相碰撞的声音。不要因呼吸急促、困难,而从喉咙发出呻吟之声。不要发出吻时吸吮的啧啧声。

舌吻有什么技巧

1、不要一成不变

改变亲吻的节奏和姿势,可以增加吻的趣味性,让伴侣沉迷其中。亲吻时尤其忌讳保持一个姿势不变,这不但会引起压迫疼痛,还易让人生厌。

2、嘴巴别那么大

女性亲吻时,习惯微启朱唇,这对男性而言是个挑战。其实亲吻就该循序渐进。慢慢打开伴侣的嘴,不断扩大唇舌的纠缠,更容易激发女性性欲。

3、关爱脖颈

脖颈是爱人间亲吻最容易被忽略的地带,实际上这一区域的神经分布也非常密集,此处肌肤最薄,神经和血管离肌肤表面也更接近,是多数人引起性兴奋的敏感地带。

4、呵护耳朵

耳朵上的肌肤表皮较薄,对外界感触非常敏锐,同时布满了密集的神经组织,可以迅速敏感地感受亲吻传达的感情意义,是恋人们窃窃私语和亲吻所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用双唇在对方耳朵上轻轻游走,温柔啄取耳垂部位轻轻吹气,你心中所想他一定能够心领神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体毛脱落的原因

上一篇:

什么是生殖器疣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