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很多地方遭遇高温闷热天气。人们在室外活动、劳作,或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发生中暑,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昏迷、痉挛,甚至有生命危险。中暑虽然很常见,但很多人对中暑有哪些具体症状、如何急救则不甚了解,或把中暑误认为其他疾病,或想当然自行处理加重了病情。今天我们请专家跟您聊聊中暑那些事儿。
中暑易与四类疾病混淆
中暑与感冒
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常常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乏力、发烧等症状,一些患者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感冒,自己随便吃点感冒药或退烧药,结果反而高烧不退。虽然中暑有发热的现象,但没有鼻塞、流涕、怕冷或咳嗽等感冒症状,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中暑患者往往伴有胸闷、心慌症状,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类情况。另外,中暑发病虽急,但恢复得快,病情不严重的1~2天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消除症状,而感冒需要数天才能痊愈。
中暑与热中风
高温天气里,不乏一些老年患者出现不适后以为中暑,到医院却被诊断为中风的情况。因酷暑气温高诱发的中风,俗称热中风。在气候炎热情况下,老人出汗多,体内水分散失快,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常会因为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诱发脑血管堵塞。
热中风和中暑都与高热天气有关,初始症状也很相似,如头痛、眼花、肢体无力等,所以容易被混淆。应该注意的是,中风发作常伴半边身体突发麻木,一侧手脚突然乏力,一条腿抬不起来或握不住筷子;或者一时性语言障碍,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步子变小,不能走直线。而中暑并不会出现这些症状。不过若是重度中暑,会出现意识障碍、说话模糊不清等类似中风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对于有高血压、中风病史等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中暑的同时很可能会诱发中风。因此老人在炎热天气出现不适,家属要仔细观察其症状,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高热、头晕、心慌、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头晕、头痛的同时还伴有半边肢体发麻等,可能是热中风的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院抢救。
中暑与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与中暑不同,多是在天热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含钾丰富的饮料或食物,引起体内损失过多所致,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尤以下肢最为明显。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无力或登楼困难,心跳也会变慢,若病情不严重,及时补充含钾食物,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中暑不会因为进食而有所缓解。
中暑与急性心梗
高温季节,中暑和急性心梗都是多发病,两者发病早期有些相似之处,如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乏力等。不过,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这点可与中暑区别。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病人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再配合其他消暑措施后会很快好转;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必须到医院诊治。
中暑发热别用退烧药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较轻,患者体温不会明显升高,只有轻微的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如果体温上升到38℃以上为轻症中暑,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而重症中暑作为最严重的情况,患者常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持续高热,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生命。
中暑后,及时处理很重要,若采取的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了病情。因此,要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 中暑后稍作休息就行
一些人中暑后,适当休息后自我感觉恢复了,就继续外出活动或劳动。这时可能发热的症状还未消退,或可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重度中暑。
对策: 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最好半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持续发热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误区二 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
中暑后发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的负担。
对策:中暑发高烧最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额头、腋窝等处。
误区三 中暑后应大量饮水
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对策: 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误区四 发生中暑要快进空调房
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此时身体抵抗力较低,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
对策: 应该让体温逐步下降。
对于中暑患者,可以采取下面4步急救措施。
1.迅速把患者搬至通风阴凉处,让其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供血,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酒精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适度,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患者要适量补充含盐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
4.对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院治疗。(李 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