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坐大巴晕车怎么办

2019-06-17 11:32:41浏览:6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之道网:春运已经开始,坐汽车是大家普遍的选择,但很多人坐大巴车晕车怎么办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您介绍坐大巴晕车怎么办,

养生之道网:春运已经开始,坐汽车是大家普遍的选择,但很多人坐大巴车晕车怎么办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您介绍坐大巴晕车怎么办,看看吧。

晕车、晕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器质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儿童中男孩发生率要高于女孩,成年人则是女性比较多见。平常大家都习惯于在地面上行走,而不习惯于比较陌生的运动刺激,如乘车、乘船、乘飞机时的上下颠簸和动摇不定。

有的人并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在接受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强烈的运动的刺激后也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晕车、晕船、晕机的现象。这是一种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应,只要人们脱离刺激环境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晕车药的药效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可持续4~5小时,有的可达12小时以上,故要依据乘车时间长短选用合适的药物。

1、香叶香草治晕车,闻藿香可以缓解晕车的状况。

2、玩游戏,看喜剧,听舒缓音乐,陪朋友聊天,总之要分散注意,实在困了就睡觉。

3、用刺激性的东东西来刺激自己的神经,例如清凉油、风油精抹太阳穴,口含姜片,嚼薄荷口香糖。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4、吃得过饱、疲劳、睡眠不足、空气污浊、情绪紧张及汽油和油烟等特殊气味都可能促使晕动病的发生和症状加重,因此要避免这些不良因素。

5、尽量限制头部运动,可将头靠在背椅上固定不动,以减少加速度的刺激,特别是旋转性刺激。有可能的话,尽量平卧。

6、坐车时看书更容易诱发晕动病,因此闭目养神可减少晕动病的发生。

7、避免不良的视觉刺激,乘车时少往窗外观看。

8、用牙齿咬着大拇指,也可以缓解晕车状态。

9、乘晕宁(眩晕停)。在乘车、船前4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1至2粒,小儿酌减。在无乘晕宁的情况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样。

10、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1、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4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12、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13、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14、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15、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16、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着。

17、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

18、尽量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也可坐汽车的前部,以减轻颠簸,打开车窗使通气良好,并将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避免过渡摆动,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闭目,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而引起头晕加重。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晕车方法。

19、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吃话梅或咸菜等。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养生之道网提醒,晕动病多发生于前庭器官比较敏感的人。

①晕车的人平时应该加强锻炼身体,加强前庭器官耐受性。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②可通过康复训练预防晕动病,如反复多次乘船、乘车训练,以提高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

③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有助于调节人体位置平衡的体育项目,如秋千、滑梯、单双杠、垫上滚翻等运动项目,能提高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白脸受喜欢!男士去黑头小窍门

上一篇:

盘点醉酒对身体器官的危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