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 飞)中国消费者协会2月2日发布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分析报告提示,近几年来医药及医疗用品和卫生保健服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保健品冒充药品误导老年消费者现象依然严重。
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3800件、卫生保健服务投诉662件。投诉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问题上。对投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老年消费者占九成,老年消费群体对保健品概念、功效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诱使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消费者获取保健品信息渠道复杂,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铺天盖地及长时段滚动的广告宣传,潜移默化地为消费者“洗脑”,强化对商品的认知;商家推销保健品手段多样,“赠药”“免费抽奖试用”“名医会诊”“免费旅游”是经营者惯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儿”在旁现身说法,诱使老人上当受骗。
报告指出,过去一些通过网络、电视电话购买医药保健品的投诉,因销售者地点难确定,第三方平台又没有明确的赔偿责任,消费者的损失往往很难得到赔偿。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后,加大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明确了第三方平台责任,使这一类医药保健品投诉解决率大幅度上升。
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19415件,解决543970件,投诉解决率为87.8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2002万元。统计显示,投诉量居前几位的商品分别为通讯类产品、服装、汽车及零部件、鞋、食品等。报告认为,食品类投诉从2013年的第二位降至2014年第五位,说明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消费者组织、食品经营者、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食品消费环境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