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今年中国的立春准确时间落在北京时间2月3日23时34分,经度在东边的日本就要仍在2月4日迎接立春了。”今日立春百年一遇,此外,这个鸡年还是闰年,长达384天。王玉民指出,“双立春”和“无春年”都是农历年“置闰”,导致年长伸缩造成的。中医专家指出现在开始要注意养阳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是2月3日。有报道称,3日立春很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
北京古观象台的王玉民博士表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太阳年长短的不均匀,造成节气时间的微小变化。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五六个小时,遇到闰年则提前24小时。“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因此,就会出现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三个“立春日”。
“今年中国的立春准确时间落在北京时间2月3日23时34分,经度在东边的日本就要仍在2月4日迎接立春了。”王玉民介绍。
19年7次的“双春年”
“鸡年是双春年不宜婚娶!”这样的“老话儿”又在新年到来之际,如影随形地传播了起来。王玉民指出,“双立春”和“无春年”都是农历年“置闰”,导致年长伸缩造成的。
王玉民介绍,我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正常的农历年要比公历年短10天到11天,为平衡阴历、阳历之间的时差,传统历法用增设闰月的办法,设置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则。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年份一年有13个月的情形。这个鸡年就是这么一个被安排了“闰六月”的“加长版”农历年。
立春是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而春节则固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立春之间隔着一个公历年的长度,因此“加长”的年份就在一头一尾“横跨”两个立春节气了。
王玉民指出,按此置闰方法,19年中就会有7个“两头春”占用前一年或后一年的立春,则又会相应出现7个“无春年”。这么算来,2000年至2017年18年间有7年是“无春年”、7年“两头春”,只有4年是“单立春”的。
网络配图
生肖还应以春节为依据
今年1月28日春节,2月3日立春。农历初一在立春之前,这中间的有些新爸爸新妈妈疑惑了:既然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那在春节之后、立春之前出生的宝宝,是“猴宝宝”还是“鸡宝宝”呢?
王玉民告诉记者,生肖究竟是从立春开始算,还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过去在民间以及民俗学专家中存在过争议。以立春为生肖计算的依据,多存在于旧年的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和占卜学等旧俗、传统中。
不过,现在依照人们普遍的习惯,生肖都是从春节开始算起。春节,是传统上为生活计时而设置的,是农历新年的开始,表示两年之间的交界。因此,计算生辰属相应以农历大年为界线。
?了解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了解立春习俗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活动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
网络配图
踏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时主要是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鞭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据说洒在自家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贴宜春字画: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佩燕子: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戴春鸡: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立春养生需注意?
立春节气到来,预示要进入春季了,初春养生应以养肝护阳为主,要注意些什么呢?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网络配图
春捂秋冻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到来,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此时人体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
饮食忌酸辣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宜做"微运动"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活动关节,舒展形体,有益健康。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立春养阳有三大“法宝”
与上一节气大寒相比,立春期间的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
其一,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以防春寒损伤初生的阳气。应按照《老老恒言》中建议的“下厚上薄”法则穿衣。书上说,“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下体穿厚衣可以保暖,上体略减衣,以保证阳气的正常生发。所以“下厚上薄”是养阳的方法之一。
其二,朝梳头晚沐足,日间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以养阳气。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
其三,适当增加甘味食补,以调脾胃之健运。甘味之品在传统医学古籍中记载有很多,如粳米,牛肉,大枣,莲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