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各地春意渐浓。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明媚的春天,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春分后,虽然天气渐渐回暖,但气温仍然阴晴不定,难免让人有“春寒料峭”之感。从健康角度而言,忽冷忽热的环境也容易让人受到感冒的侵扰。更重要的是,阴晴不定的天气也会对胃肠道带来不小的刺激。如果不注意防护、不重视饮食和生活规律,就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年轻人和女性更是高发人群。
专家建议,在冷暖交替的季节保护好肠胃,需要从起居、饮食、健身等多方面入手。
调养脾胃很重要
中医认为,脾胃乃人后天之本,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内伤脾胃,就容易感受外邪,招致百病。而春季湿气较重,易伤脾胃,脾虚容易造成腹胀、腹泻、厌食等症状。所以,中医十分强调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春季更要注重调养脾胃。
初春时节,早晚温差较大。如果过早地卸下冬衣,穿上清凉的衣装,肠胃可能会因为受凉而出现功能紊乱。与此同时,细菌、病毒在春季开始活跃,体弱者在外出活动时容易感染致病因子。此外,一些新鲜的水果在春季上市,但是瓜果生冷,一旦过于贪嘴,刺激肠胃,很快会产生不适症状。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
为何年轻人和女性最容易中招?据专家介绍,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容易导致肝郁气滞,再加上饮食不调、熬夜、贪凉等不良生活习惯,而成为肠胃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脾胃相对虚弱,饮食、情绪稍不注意就可能使得肝脾不调,胃部不适。
多种疾病易发作
在春季,最容易出现的肠胃疾病主要有4种。
其一是急性肠胃炎。随着气温回暖,细菌和病毒繁殖活跃,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而急性肠胃炎的发生,多源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从而引起腹痛、腹泻。
其二是胃肠型感冒。这类患者主要会出现食欲差、腹痛、恶心、呕吐、拉肚子等,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胃肠型感冒主要也是由病毒引起,尤其是消化道功能较弱的人容易多发。
其三是消化不良。春季饮食如果过于油腻,导致脂肪不宜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打饱嗝、腹泻等。
其四是胃炎。春天的气温时冷时热,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多,造成胃炎产生或复发。如果感到胃疼、胃胀、反酸,多是胃炎发作的症状。尤其是对慢性胃炎患者而言,春季更是病症最易复发的时节。
保暖饮食要注意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专家建议,预防肠胃疾病,要从生活细节上入手,养好胃、保健康。
首先要注意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了美丽过早脱掉冬衣并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春季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外出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过敏人群更要注意减少外出。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肠痉挛或加重旧病。
其次要注意饮食。脾胃喜温不喜寒,在春季应少吃对肠胃刺激太大的辛辣食物,少吃野菜、河蚌等性寒的食物和生冷的水果。日常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可以吃一些偏温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胃病患者要做到少食多餐。
第三要注意运动。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样适合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也会让胃肠更加健康。春季适合年轻人的运动方式有很多,如跑步、打球、登山、游泳、跳绳等;中老年人和减肥者适用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如快走、慢走、健身操等。此外,春天也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能够让人得到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