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为什么来月经喝红糖水

2019-06-20 10:45:46浏览:7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为什么来月经喝红糖水1. 来月经喝红糖水的原因2. 月经期间喝红糖水有什么好处3. 红糖有什么功效二、适合经期喝的红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来月经喝红糖水
1. 来月经喝红糖水的原因2. 月经期间喝红糖水有什么好处3. 红糖有什么功效
二、适合经期喝的红糖水三、经期哪些女性需要喝红糖水

为什么来月经喝红糖水

红糖水对妇女月经顺畅也有帮助,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月经也会排得较为顺畅。经后若感觉精神差,气色不好,可以在每天中餐前,喝一杯浓度约20%的红糖水。不适症状较重时则可在晚餐前再加饮一杯,持续一星期即可有效改善。

红糖性味温润,味甘甜,入肝脾经。具有益气、助脾化食、补血化瘀等功效,还兼具散寒止痛作用。所以,女性因受寒、瘀血所致的行经不利、痛经、月经暗红兼腹冷痛等症,喝些红糖水常能起到治疗和缓解作用。

红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补充体力。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受寒腹痛、月经来时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红糖姜汤祛寒。

2.1、活血化瘀

红糖水有利于子宫收缩,加快血液循环,对月经有顺畅作用。

2.2、缓解痛经

红糖含有钙和镁,能协同发挥镇静、舒缓的作用,有效缓解痛经的功效。

2.3、驱寒暖胃

红糖性温,味甘。经期着凉、感冒或者身体疲劳的时候,喝些红糖水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

2.4、促进消化

红糖未经过精炼,所以保留了较多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红糖不仅有益健康,还容易被消化吸收。

2.5、补气益血

红糖是保养气血的首选进补佳品。体质较弱、面色苍白、经血量少的女性可以适量服用。

2.6、养肝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红糖能够入肝经,具有补中暖肝的作用。

2.7、抗衰老

红糖含有豆甾醇、苯油甾醇等抗氧化物,能有效对抗衰老,使皮肤细胞在排毒后迅速生长,避免出现色素反弹,有效美白皮肤。

3.1、未经过精炼的红糖保留了较多甘蔗的营养成分,也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能快速补充体力、增加活力,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的巧克力」,其中不仅含有可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铬等各种元素。此外,红糖的含钙量是白糖的10倍,含铁量是白糖的3.6倍。

3.2、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红糖水是早期最常见又实用的红糖养生饮品。孕妇产后失血多,体力和能量消耗大,在产后的7~10天中若喝一些红糖水,能补充能量、增加血容量,有利於产后体力的恢复。

3.3、除了饮用之外,红糖水也能用於外敷,同样具有排毒滋润的功效,老一辈的人大多经历过小孩子被蜜蜂蛰了,伤口又红又肿,疼痛难耐,此时父母会取少许浓度较高的红糖水涂抹於红肿处,一会儿疼痛就能减轻,红肿也会逐渐消退。秋冬季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瘙痒,也可用红糖水洗擦、清洁,可有效地减轻乾痒的感觉。

适合经期喝的红糖水

1、山楂桂枝红糖饮

山楂15克,桂枝10克,红糖30~50克。山楂肉、桂枝加水同煮,后加入红糖调匀,煮沸饮用。此方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证。

2、桂圆薏米红糖粥

干桂圆肉10克,薏苡仁30克,红糖1匙。将前两味同煮熬成粥,加红糖1匙,即可食用,每日1次。此方可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之月经量少、痛经者。

3、姜枣红糖水

干姜10克,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水。喝汤,吃大枣。此方具有温经散寒、缓急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兼呕吐者。

4、黑豆红花红糖汤

黑豆50克,红花6克,红糖30克。前两味先水煎,煎好后加入红糖,热服。此方具有补益肝肾、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型经量过少、经血色黯兼痛经者。

经期哪些女性需要喝红糖水

1、每个经期必会痛经的人群

这类人群大多数是虚寒体质人群,在算着自己经期将至时,应当提前做好保健应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提前喝红糖水,暖宫防痉挛,同时不可过度劳累,久站劳动,更不可去游泳或洗凉水澡等,做好保暖工作,能够让子宫更平和顺利地排出经血,不至导致痛经。在经期过程中也应保持喝红糖水的习惯,以持续暖宫,保证痛经预防的效果。

2、因某些原因导致的痛经偶发的人群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因经期前一些不适宜的行为导致痛经并不需要过多担忧,如果因为偶然受寒导致痛经,可在感到痛时抱热水袋温暖子宫,辅助以红糖水暖宫缓解子宫痉挛,并不需要长时间喝,也不需要每一次都喝。

3、经期后期才开始痛经的人群

一部分人会在经期将结束时才开始痛经,那么并不需要提前喝红糖水,经期开始时再喝效果可能更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宫寒中药配方

上一篇:

宫颈癌的预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