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胎教知识大全

2019-06-23 14:25:21浏览:7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胎教知识大全二、胎教的注意事项 三、受过胎教的孩子的特点 胎教知识大全1、什么是胎教胎教主要指孕妇自我调控身心

文章目录

一、胎教知识大全二、胎教的注意事项 三、受过胎教的孩子的特点

胎教知识大全

1、什么是胎教

胎教主要指孕妇自我调控身心的健康与欢愉,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指给生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以合适的刺激,通过这些刺激,促进胎儿的生长。

胎教是一种优生优育的方法之一,为了使宝宝出生后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胎儿期内,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母体给胎儿以各种良性刺激,从而促使胎儿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2、刚怀孕就可以胎教吗

刚怀孕就可以进行贯穿整个孕期的情绪胎教和营养胎教。

在得知自己怀孕时候要加强营养,对胎儿进行营养胎教。孕妇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的去补充营养。整个孕期都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情绪胎教是贯穿整个孕期的胎教,情绪胎教是通过对孕妇的情绪进行调节,使之忘掉烦恼和忧虑,创造清新的氛围及和谐的心境,通过妈妈的神经递质作用,促使胎儿的大脑得以良好的发育。

刚怀孕就可以进行的胎教只有营养胎教和情绪胎教,其他胎教需要等到孕4个月时陆续开始,胎教千万不可过早,每个胎教都有适合开始的时间,所以最好在最佳时间开始为宜。

3、胎教的最佳时间

专家表示,过早的胎教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前三个月主要任务是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迅速分裂,生成各种不同功能的细胞,进而发育出心脏、脑部等主要器官,到孕11周时,形成基本的人体轮廓。此时的胎儿并不具备听觉、触觉和视觉,所以,过早的进行胎教当然没有效果。

那么,等到胎儿基本发育完善了再开始胎教是不是最好?答案是NO!胎教是通过反复的信号刺激,引起大脑细胞的活跃,从而增加脑容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系统性的胎教内容,逐渐给大脑形成条件反射。太晚开始胎教还没等到有效果,宝宝已经出生,此时也只能进行早教了。然而,没有良好的胎教基础,早教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实际上,直到4个月胎儿的听力开始发育,6个月后,胎儿的听力几乎和成人接近。天才宝宝胎教仪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整理了大量数据总结出:胎儿最佳的音乐胎教时间是从孕17周开始。

胎教的注意事项

1、端正胎教态度

要知道胎教的目的只是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而不是从他出生前就致力于培养一个天才儿童。只要孕妈妈知道了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可以正确的把握好胎教的尺度,从而避免因为太多急切或者太过激烈,从而给胎儿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发育,那么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2、胎教方法要恰当

胎教对胎儿好处多,但是要适当,时间不能太过的长,幅度也不能太过的大,胎教的次数也不能太多的频繁。否则就会打扰到胎儿的休息,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这是需要孕妈妈们要注意的。

3、重视情绪

孕妇的情绪是可以改变体内血液和激素的状态,以此同时,胎儿正是通过这两项来感受外界的,就比如胎教。要是孕妈妈快乐,那么胎儿也能感受到快乐,要是孕妈妈暴躁或沮丧的话,胎宝宝也会情绪低落或烦躁不安。由此可见,快乐的情绪对于胎教是非常重要的。

受过胎教的孩子的特点

1、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一听见胎教音乐,则表现出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不爱哭。虽然婴儿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后啼哭便会停止。还由于受过胎教的婴儿感音能力较好,每当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就会停止啼哭。比较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

3、心理行为健康,情绪稳定,总是笑盈盈的,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能睡大觉,很少哭闹,父母反映孩子好带,和整天笑呵呵的孩子在一起,有无限乐趣;

4、语言发展快,辨别能力强。受过胎教的婴儿4个半月时能认出第一件东西,6~7个月时能辨认手、嘴、水果、奶瓶等。这样的婴儿能较早理解“不”的意思,早期学会服从“不”的孩子更懂事、更听话。他还会较早学会用姿势表示语言,会做“欢迎”、“再见”、“谢谢”等动作,也能较早理解别人的表情,所以,显得特别聪明可爱。一般到一岁会说2~4字句;

5、能较早与人交往。婴儿出生2~3天就会用小嘴张合与大人“对话”,20天左右就会逗笑,2个多月就能认识父母,3个多月就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6、大运动能力发展优秀,这些孩子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早,动作敏捷,协调;

7、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手抓握、拿、取、拍、打、摇、捏、扣、穿、套、绘画等能力强;

8、学习兴趣高涨,喜欢听儿歌、故事,喜欢看书、看字,不少孩子还不会说话,就拿书要妈妈讲,学习汉字的能力惊人,智能得到超常发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产后恶露是什么

上一篇:

孕妇一定要侧卧睡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